2011年07月20日 11:10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比胡老太太事件更有戏剧性的,则是像听证会这样的公共政策几乎成了“皇帝的新衣”,一位老太太稀里糊涂地成了这一政策的“铁杆陪衬”
这些天,许多人都在谈论一位名叫胡丽天的老太太。胡老太太今年64岁,是一位退休文员,自称四川“听证第一人”。7年来,她参加各类听证会23次,13次与政府的步调一致,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群众演员”。
颇不寻常的听证之路被曝光后,胡老太太几乎一夜之间成了众矢之的。有人说她被收买了,有人说她丧失了良知,但这位老太太却觉得十分委屈,表示要状告最早通过微博(http://weibo.com)质疑她的川籍作家聂某,并称要坚持参加听证会,“直到100岁”。
胡老太太说,“力挺涨价,我有调查,是自己的判断”。去年她学会了上网,并且在QQ群里面,比如“公民有话说”、“2008奥运火炬手”群,征求其他人的意见。至于中选率奇高,胡丽天的解释是,报名参加的听证会共有40多次,有一半机会被抽中,或者是以旁听员身份被抽中,原因是一些听证会报名的人很少,比如成都高污染车限行听证,需听证人8名,报名者只有9名。
公民有“说不”的权利,也有表示“同意”的权利。无论其所持的观点和立场是否为多数人所接受,但独立发表意见的权利应当得到尊重。因此即使胡老太太支持涨价的举动不为众人见容,只要不是受人操纵,就无可厚非。公众之所以对这起事件反应激烈,更多是出于对听证会本身的不满。
胡老太太中选率奇高,同报名参加听证会者寥寥有关,而公众对听证会兴味索然,又同听证会本身公信力缺失有关。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听证会几乎逢听必涨,一些地方通过各种精心的制度设计让听证结果“一边倒”,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代表成了花瓶,反对可以,但基本无效。这种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让老百姓失望透顶,也看透了一些听证会的“画皮”,既然听不听都是要涨的,何必再给人家陪练呢?正因为如此,个别地方举行的听证会甚至出现无人报名参加。 如果说胡老太太事件有什么戏剧性,只能说她比别人更执着、更天真,还愿意一次又一次锲而不舍地参加听证会;而比胡老太太事件更有戏剧性的,则是像听证会这样的公共政策几乎成了“皇帝的新衣”,一位老太太稀里糊涂地成了这一政策的“铁杆陪衬”,也稀里糊涂地成为人们发泄对听证会不满的情绪宣泄口。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