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0日 11:27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张楠之(市民)
住建部、人社部等部门18日公布了“三公经费”账单。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在公务接待费方面,去年决算和今年预算分别仅为26.07万元和13.95万元。与其他中央部门动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接待费相比,住建部堪称节约。(详见今日本报A04版)
有比较,才会看出差别。住建部不是清水衙门,还能把公务接待费控制到这么低,确实不容易。不过,公务接待费低不代表公款吃喝、公款消费少,因为这些费用也可以由对方承担,计入对方的“公务接待费”。如果是这样,过低的“公务接待费”也可能不是什么好事。
政府部门要正常运作,肯定要花钱,老百姓不怕花钱,就怕钱花得不明不白。所以,“三公经费”的问题,最关键的地方,不在多与少,而在合理不合理。比如说,你不能要求商务部没有出国出境的支出,也不能要求农业部没有下乡的车费开支。但是,商务部的出国支出占“三公经费”的94%,农业部的公车支出占“三公经费”的64%,这么大的占比,合不合理呢?
要想判断支出合理不合理,就必须知道这些钱具体是怎么花的。但遗憾的是,除审计署的数据具体到因公出国的人次、接待国外来访的人次外,很多部门的“三公经费”数据公布得很粗糙,仅仅是公布各项的金额以及相加的总数,更详细的信息就不得而知了。公布“三公经费”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知道钱是怎么被花掉的,这样粗糙的公布方式,老百姓看不懂,跟不公布没有太大区别。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