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2日 03:07 来源:新京报
包括去年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各部门“三公”经费将在8月中旬公布
昨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市财政局汇报去年决算和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首次披露,同时,市政府首次将2010年决算报告单独向人大汇报,并将决算科目细化到“款”级,各部门去年的花钱情况开始明晰。昨日市审计局局长向市人大常委会做2010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市发改委汇报今年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
本报讯 (记者杨华云)在中央部委陆续公布“三公”经费后,昨日,北京市成为首个公开“三公”经费的省份。受市政府委托,北京市财政局局长杨晓超昨日向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北京市2010年市级决算的报告。
公车开销最大共9.1亿
杨晓超表示,经汇总,2010年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11.3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1.3亿元,公务接待费0.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9.1亿元,其中购置费3.3亿元,运行维护费5.8亿元。
公车运行每辆2.88万元
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孟景伟对“三公”经费的具体支出情况解释,2010年,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更新、新购车辆2035辆,公务用车车均购置经费16.02万元。
全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有车辆20301辆(今年4月北京公布包含区县的总数量为62026辆),公务用车车均运行维护费2.88万元。
该数字包括为缓解交通拥堵封存的公车,不过孟景伟表示,封存公车仍需缴纳保险费等费用。
封存公车运行维护费大幅低于非封存公车,此次计算的2.88万的车均运行维护费用应当低于实际运行费用。
区县也将公开“三公”
孟景伟透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将由市财政局公开2010年市级财政总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总额。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市级部门,除涉密部门外,42家部门将公开本部门2010年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
对于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的时间表问题,孟景伟表示,根据预算法规定,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市级决算后,财政部门在20天内批复市属各部门的决算,各部门在15天内批复本部门所属的基层预算单位的决算。
根据上述时间要求,各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数以及2011年“三公”经费的预算数,将在8月中旬左右统一在各部门网站公开。
对于区县,孟景伟表示,原则上要求区县比照市级公布的方式、方法,要逐步加大区级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力度,他透露,市政府将会就此工作下发文件。
三公经费支出明细
因公出国
数额:总费用1.3亿元,市级因公出国(境)团组981个,6646人次,人均费用1.98万元
构成:因公出国(境)费用反映市级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包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科技研讨会、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申办及参赛费用、文化交流(如参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和举办高素质人才海外培训等。
【点评】
出国经费属中等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表示,就人均出国经费而言,北京去年因公出国6646人次,人均花费1.98万元。此前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人均出国经费为1.67万元,相比之下北京稍高,但应该属于比较正常。而对于6646的人次,北京机关较多,以40个部门来算,每个部门一年出国人次为166次,属于中等水平。
公务接待
数额:公务接待费0.9亿元
构成:公务接待费是反映市级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外宾接待)费用。包括国际访问、大型活动(如世博会、科博会)及外省市交流接待等。
公务接待费明显偏低
【点评】
公务接待费明显偏低
叶青认为,从公务接待费来看,去年全年市级单位花费才9000万元,还是以40个单位为例,每个单位为225万元。叶青表示,从惯例上讲,这个费用明显偏低。总的来说,北京市级机关的接待费用,应该远低于区县的费用。如果将各个区县政府的接待费用纳入,肯定超过2亿元。
公车开销
数额:总开销9.1亿元,其中购置费3.3亿元,运行维护费5.8亿元
构成:购置费包含车购税,购置车辆包括黄标车淘汰更新,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车辆报废更新等。
运行维护费包括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过桥过路费等支出。该数字包括为缓解交通拥堵封存的公车,封存公车仍需缴纳保险费等费用。
公车运行费低于实际
【点评】
公车运行费低于实际
公车运行维护费每车2.88万元,叶青表示,这个数据是非常低的。就自己的了解,公车一年的使用费普遍在6万-10万元,这还不包括司机的工资收入。此前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每辆车每年的运营费在5.4万。孟景伟也解释,因封存公车计入总数,2.88万的费用应当低于实际运行费用。
■ 专家观点
区县政府“三公”将更高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对于北京公布的“三公经费”,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表示,作为首个公布“三公经费”的地方政府,北京的做法值得肯定。对于具体公布的数额,叶青表示,总数偏高,部分地方不尽合理。
“三公经费”多少是合理的?叶青表示,目前无论中央部门还是北京,多数都只公布了一个总数,看不出太多的问题。但从结构上看,“三公经费”中公车支出往往占比2/3,其他两类在1/3,特殊工作性质的部门除外。
事实上,从北京的数据看,北京的公车支出占比在3/4左右,与全国的比例大体相符。
叶青表示,公开的目的就是为了监督,但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还达不到监督的目的。为此,下一步,北京应该公布每个具体部门的“三公经费”,包括具体的数额,有多少人员,这样才可以比较。
与此同时,区县政府应该公开“三公经费”,具体包括区政府、街道等,这样区与区之间可以比较。叶青表示,区县政府是“三公经费”的“大户”,预计比市级机关高出两倍左右。
■ 背景
省级政府只有北京公布“三公”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 廖爱玲)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地方政府应该比照中央单位,公开“三公经费”。昨日,北京公布了此项内容,成为全国第一个公开“三公经费”的省级地方政府。
在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截至昨日,仅有北京市政府公开“三公经费”。此前,山东省、江西省有关负责人表示也正在准备公开此项内容。陕西咸阳市提出要在10月底前公布“三公经费”。
按照程序,“三公经费”须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后公开,据了解,绝大多数省份在本月底前均会召开人大常委会,审议2010年省级决算和201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目前,江苏、海南已经召开常委会,但“三公经费”并未对外披露。广东、湖南等省也将在近日召开人大常委会。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