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按病种付费”

2011年07月22日 04:24 来源:深圳商报

  从8月1日起,北京市将启动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开始按病种付费。北京市召开按病种付费启动会议,6家医院成为首批试点医院,108个常见病组列入按病种付费项目。北京市也成为国内首个启动医保付费改革的城市。

  “医疗套餐”未必好吃

  李继彦:所谓“按病种付费”,按照专业说法,是指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等多种因素,将诊断相近、治疗手段相近、医疗费用相近的住院患者,分入若干病组,然后以定额付费方式结算医保费用。卫生部长陈竺曾把“按病种付费”形象地比喻为“吃套餐”,并认为“按病种付费”可有效扭转以药养医困局。

  一提及“套餐”,大家都不陌生,我们点餐时一般都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套餐”或“单点”,如果觉得不实惠,尽可用脚投票,换家餐馆。可到医院看病就不同了,医院可以按照不同的病种设置不同类型的“套餐”。对于医院来说,设“套餐”并不难;可对于患者而言,选“套餐”可就难了。究竟哪种价位的“套餐”能把病治好,患者心里没底,还得由医生说了算。由是观之,即使按病种收费,患者还是没有自主权。从前,医生为了提成可以开高价药和大处方,现在医生可以索性给你来个“大套餐”。在人均医疗资源还比较匮乏的情形下,“按病种付费”能否扭转以药养医的困局还是一个问号。

  坚定地和国际惯例接轨

  吴帅:近10年来,我们的医疗费用一直在高速增长。目前,医保主要实行按项目付费,这种方式刺激了医疗消费,一些医院出现了多开药、多检查、大处方等“过度”医疗服务行为。过度医疗带来的费用上涨如何削减?按病种分组付费是一个好办法。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这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及提高医疗质量。

  当下,尽管“医保付费改革迫在眉睫”已成为一种共识,但在这方面真正愿意动起来的地方政府还是太少,一是因为对“医疗养医”长期依赖成瘾,要破除这种运营模式,政府就不得不面对“如何养医、谁来养医”的棘手问题;二是因为利益集团的阻力过大。要强推按病种分组付费的模式,很多医院可能会哭穷,不愿意或借故推延实施。一直饱尝甜头的药企们也不愿“抗生素黄金时代”就此终结。看病费用的封顶会不会影响诊疗质量?医院会不会刻意压缩诊疗服务、人为的把大病治成小病?新政策能否发挥现实效应,还需要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卫生监管部门应负起责任,推动这项改革进行到底,使这一国际惯例能够在全国渐次推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深圳商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