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2日 07:02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牛娟娟
以前,监管层对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是在月末最后一天进行,即时点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使商业银行不注重日常存贷比例,存贷比高了,就在要考核那一天前集中增加存款,把这一天的存贷比降下来,这常常导致每到月末、季末存款大战热烈上演,以达到存贷比监管指标的要求。而以日均存贷款为基础的统计、监测和考核机制的提出,意味着监管层将更加如实、清晰地把握银行存贷比情况,进而实现存贷比实时动态监测,实现监管日常化、常态化。
日前,银监会召开2011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提出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遵守相关监管规定,规范开展理财业务和其他金融创新活动,进一步完善以日均存贷款为基础的统计、监测和考核机制,坚决取消单纯依赖时点指标考核的做法。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19日银监会召开的2011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就提出了要按月度监测日均存贷款流动性水平的要求,并要求商业银行向监管部门每月报备月末日均存贷比。来自工行的业内人士指出,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以日均存贷款为基础的统计、监测和考核机制,坚决取消单纯依赖时点指标考核的做法,与上一次分析会提出的要求一脉相承但却更为明确了。
存贷比指标是判断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是否适度和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银行存款运用于贷款的比重及贷款能力的大小。我国监管层对银行存贷比提出了不得超过75%的明确要求,超过这一比率,表明贷款规模过大,风险也过大;相反,存贷比率越低,银行的安全性越高,但盈利能力可能下降。
我们注意到,由于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下,高存贷比往往意味着收益更多,因此,此前面对监管层要求存贷比不得高于75%红线的要求,加之今年以来每月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动作”带来的资金较为紧张的态势,不少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完成监管指标,另一方面又不愿减少贷款,那么就只能选择在月末、季末的重要时点拉高存款这一“分母”,或压缩票据以减少“分子”规模,从而达到监管要求,由此也引发了月末、季末储蓄冲高现象。
“以前,监管层对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是在月末最后一天进行,即时点考核。”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表示,“这种考核方式使商业银行不注重日常存贷比例,存贷比高了,就在要考核那一天前集中增加存款,把这一天的存贷比降下来,这常常导致每到月末、季末存款大战热烈上演,以达到存贷比监管指标的要求。而以日均存贷款为基础的统计、监测和考核机制的提出,意味着监管层将更加如实、清晰地把握银行存贷比情况,进而实现存贷比实时动态监测,实现监管日常化、常态化。”
“可以预计,在实施日均存贷比考核后,如果银行连续出现存贷比超标,监管部门将对其信贷规模等各方面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的看,商业银行存贷比指标由‘时点’考核改为‘日均’考核,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这一方面意味着监管效能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将改变目前银行月末突击揽储和滥发理财产品的现象,以保证存款、贷款、理财各项业务的健康平稳发展。”
此前,除了在月末突击吸收存款外,商业银行为了降低存贷比率,还加大了理财产品的发行量,通过发行更多的理财产品来增加存款。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通过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可以达到符合监管指标的目的,但为了吸取客户,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往往存在夸大宣传,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理财产品的发展乱象丛生。更为重要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所投向的信贷资产在银行业务中会以表外资产形式存在,如果长期大量地发行此类产品,不仅会大大削弱央行的货币调控政策效果,而且部分资金流向可能会违背国家有关的行业引导政策,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当然,进一步完善以日均存贷款为基础的统计、监测和考核机制,坚决取消单纯依赖时点指标考核的做法,客观上看,会给市场和银行带来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周昆平表示,从控制风险的角度看,由于商业银行的利润往往高于其他行业、企业,这种高利润又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此,监管层适时推出严厉的监管举措非常必要。而从监管层面来讲,日均存贷比的指标实践,将使整个监管体系变得更加科学和完善,从而提升监管效能。
某商业银行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看,虽然监管层对“日均”考核提出明确要求,但从一些主要银行的情况看,这一指标的真正落实还尚需时日。但可以预计,随着“日均”考核要求的不断贯彻和落实,商业银行月底突击揽储及大量发行理财产品的现象将有所改变。“日均”考核将使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更加真实,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防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如此一来,银行可运用信贷资金也将受到存款总量的影响,此举也符合当前国家宏观调控中对信贷资金“平稳增长”的要求。
但不可回避的是,日均存贷比下降后,银行业风险得到一定控制,但这也可能导致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
周昆平指出,在“日均”考核下,要达到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产品创新,不断拓展并巩固客户群,以形成稳定的存款来源。此外,商业银行也应更多从优化信贷结构、提升管理效率、转变盈利模式等方面多下功夫。
“无疑,严格‘日均’考核指标和监管要求是必要的。从更长远的发展看,此举有利于增强中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改变以往过多依赖存贷款利差收益的盈利状况,有助于实现我国银行业的转型发展,从而突破以往靠突击揽储、发理财产品以应对监管要求的‘怪圈’。”鲁政委表示。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