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稀土出口争端再度升温

2011年07月22日 14:58 来源:财新网

  业内人士称,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理,目前不会有明显变化。专家建议出口管理首先要规范国内开采、冶炼秩序

  【财新网】(记者 于海荣)近期稀土价格飙升、九种原材料案中国败诉,以及商务部下达今年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让稀土出口之争再度升温。

  中国商务部日前下达了2011年第二批一般贸易稀土出口配额,共15738吨。全年稀土出口配额共计30184吨,较2010年略降74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称,稀土出口配额总量的制定,统筹考虑了国内资源保护、国内生产消费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情况。

  不过,美欧对此并不认同。由于5月起中国将稀土合金也纳入配额管理,有欧盟贸易官员认为,这相当于减少了出口配额。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有美国高级贸易官员7月21日表示,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美方称,中国的稀土出口配额将导致市场扭曲,这对中国而言应是一个危险信号。

  世界贸易组织7月初向成员方散发了美国、欧盟、墨西哥诉中国九种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认为中国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措施,违背中方入世承诺和有关世贸规则。虽然这一案件并未涉及稀土,但两者非常相似。

  九种原材料案中,中国以环保为由进行辩护。不过,WTO专家组认为,在限制出口的同时,中国政府并没有采取措施限制国内的开采、消费。

  稀土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多位接受财新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虽然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会下达生产指令性计划,但对其实施效果并无评估,稀土企业“没有一家遵守”,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市场供给远大于需求。

  参与矿产原材料出口管理、配额分配的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相关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九种原材料案是对中国贸易制度的挑战,如果贸易制度出现一个突破口,其他类似商品可能会受牵连。他同时透露,对稀土出口管理方式,目前不会有明显变化。

  中国现行对稀土出口的管理,包括出口关税、出口企业资质管理和出口配额。随着国内稀土企业整合的推进,出口企业资质管理和出口配额分配方式的内容,也会发生一定变化。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7月6日举行的全国稀土出口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做好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将稀土环保标准和即将出台的行业准入标准纳入出口企业资质条件,对稀土初级产品的国内生产、消费和出口实施同步管理。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总院原副院长王国珍教授对财新记者表示,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理,首先要将国内的事情搞好,国内开采、冶炼环节规范了,出口也会相应得到规范。他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稀土开采、冶炼环节中,资源浪费严重,废水废气废渣及氨氮排放超标,应该利用整合的机会,使其符合《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