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关注全球系统性风险 加强主权风险内部评估与管理 访中国银行风险管理总部总裁王建强

2011年07月23日 03:48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卓尚进

  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频发,世界经济形势动荡,加强主权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全球银行业的热门话题,并引起全球政界、金融界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日前,本报记者就中国银行业如何加强主权风险内部评估与管理这一话题采访了中国银行风险管理总部总裁王建强。

  记者: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频发,世界经济形势动荡不定,另一方面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日益增多,中国在海外资产面临的风险加大,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商业银行应当如何有效应对?

  王建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频发,即使作为头号大国的美国,其主权债务问题也引起国际金融界的严重不安。北非、中东局势持续动荡,主权风险升高。部分国际性银行因持有大量危机国家主权债务面临严重损失风险。对主权风险预警的前瞻性要求日益提高,而国际大型外部评级机构存在的缺陷日渐明显,其“公信力”也受到质疑。随着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度参与,涉及主权债务活动日趋增加,加强银行内部主权评级工作非常重要。中国银行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为契机,建立主权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可有效支持全行跨境发展战略的实施。

  加强主权风险内部评级,有利于加快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战略实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只有切实提高对主权风险的识别、计量和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保障银行业海外资产安全。

  记者:银行建立主权风险的内部评级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II)中的内容,对此国际和国内监管有什么要求?

  王建强:加强主权风险内部评级,也是顺应全球先进风险管理发展趋势、适应全球金融监管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为增强风险管理的可靠性、前瞻性和敏感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大力推行内部评级法。特别是针对危机中外部评级暴露出的问题,BaselⅢ进一步提高了对外部评级的使用要求。同时,银监会也要求商业银行应审慎使用外部信用评级,外部评级不能直接作为授信依据,重大投资原则上应以内部评级为依据。因此,开展主权内部评级对于加快海外业务发展,同时落实监管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中国银行是怎样开展主权内部评级的?

  王建强: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之一,中国银行高度重视主权风险内部评级工作,并将其作为新资本协议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专门项目推进集团主权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工作。

  我行在外部评级公司评级模型的基础上,经多轮内部用户测试,充分吸收行内专家经验,结合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监管要求,建立起主权外币评级模型和主权本币评级模型。其中,外币评级模型通过一系列定量和定性指标,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财政弹性、财务杠杆、货币弹性、外部弹性以及违约历史等七个方面对主权国家或地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分。本币评级模型在外部评级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进一步评估,得到本币评级结果。进而通过与外部评级数据的映射,得到每个评级级别的违约概率。

  在主权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中行严格遵循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的相关监管要求,确保合规达标。确保主权违约定义符合监管规范,建立评级结果与全行评级主标尺的映射,保证违约概率计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为满足新协议实施的一致性要求,建立集团统一的主权评级政策流程。根据监管要求,将评级流程分为评级发起、评级认定、评级推翻以及评级更新,并由总行、国内分行、海外分行以及其他附属机构共同参与完成。通过集团统一的内部评级体系,有效确保了主权风险评价标准及评级结果在集团内部的一致性,并为主权风险的集团并表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主权内部评级的建设对于银行的内部管理和业务发展起到哪些作用?

  王建强:中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将阶段性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边开发边应用,深入促进主权内部评级的推广及应用。以主权内部评级模型为平台,深入分析全球性和区域性风险状况,完成首批40个主权国家和地区的初始化评级,并配发详细评级报告。目前相关成果已应用于海外设行评估,为国别风险管理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以项目知识转移、用户测试、初始化评级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业培训,初步建立了一支主权内部评级专业队伍。

  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探索,我们深切感受到主权内部评级对于提升主权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全面性、有效性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这也是内部评级相对于外部评级的优势。一是前瞻性。外部评级为公开评级,且往往滞后于主权风险事件的发生。金融机构往往难以通过公开信息获得超额收益,甚至可能因负面外部评级的发布而遭受损失。而银行可以通过内部评级对相关风险进行实时监测,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二是全面性。银行可以对尚无外部评级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内部评级,全面覆盖自身业务需求。三是有效性。因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外部评级可能对部分国家作出非客观性的评价。银行的内部评级则可以避免相关因素的影响。

  记者:在主权内部评级方面,中行下一步将开展哪些工作?

  王建强:未来中行将不断完善主权内部评级体系,持续深化内部评级结果应用,促进其逐步应用于授信政策、投资决策、限额管理、风险定价、资本管理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主权内部评级方法,持续积累相关数据和经验,为中国银行业切实提升主权风险管理水平,支持业务跨境发展和加快“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