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3日 03:48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金立新
近日,有海外媒体引用高盛高华的研究,暗示地方债风险将对光大银行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就此问题记者求证光大银行相关高管,该高管对记者表示,高盛高华的说法“纯属胡说八道”。光大银行公开披露的H股上市招股书相关数据显示,高盛高华提到的光大银行贷款总量有20%投向了地方融资平台及2010年末存贷比为81%,与事实情况完全不相符合。
有关政府平台贷款,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光大银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仅为949亿元,较2010年末减少2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也从15%下降至11.5%。这些数据,在光大银行披露的H股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有明确表述。这一数据与报道中“光大银行的贷款总量中有20%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比较,有将近一倍的差距。但全篇报道,却不知道“光大银行的贷款总量中有20%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一数据的来源是哪里。
记者了解到,对于政府融资平台,从风险控制上,光大银行对于存量及新增平台贷款均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具体而言:对于存量贷款,一是由银行高级管理层直接带队与各地政府沟通,落实并加强担保安排;二是优化借款主体,对于存在潜在信用风险的主体贷款果断退出;三是严控还款期限,完善还款方式,尽可能提前收回贷款本金。对于新增贷款,严格进行额度控制;严格把握市场准入,原则上不向省级以下借款主体发放贷款。从投放层级分布来看,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该行33.3%的贷款投放于省级贷款实体,49.1%投放于地市级实体,而县级贷款也主要集中投放于全国百强县的借款主体;从投放地区分布来看,约53%的贷款投放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从资产质量上看,截至2011年3月31日,光大银行平台贷款不良率为0.57%,远低于该行0.70%的整体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达466.18%,显著高于该行329.52%的整体拨备覆盖率。此外,平台贷款现金流全覆盖及基本覆盖的占比约90%,显著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这些数据在光大银行H股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中均有体现。
关于贷存比的问题,光大银行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该行贷存比为71.15%,而在引用了高盛高华研究的相关报道中,将光大银行的贷存比描述为“2010年末光大银行的贷存比为81%”,两者相差近10个百分点,却同样不知道此数据从何而来。
目前,通胀率和持续紧缩政策的预期对于小银行的负面影响的确大于大银行,但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角度比较,光大银行的一些硬件设施建设已经居前。同样在光大银行H股上市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截至2010年年底,光大银行的境内分支机构总数为605家,居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第四位。记者了解到,目前该行的境内分支机构总数已经达到617家。境内分支机构总数从2008年的不到500家发展到目前的600多家,增速居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首,且新增分支机构集中于环渤海及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硬件设施的完善,为该行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从年报和季报看,光大银行的盈利结构也在逐步调整中,今年一季报显示,光大银行今年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51.6%,远大于其利息净收入36.9%的增长幅度,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在提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的原因就在于各项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光大银行新增零售存款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二,与排名第一的招商银行相差仅为17亿元。
对于高盛高华为何推出这样一些与公开信息所显示的信息出入巨大的数据,坊间有许多猜测,其中有一种说法是“不排除有IPO恶性竞争的因素。”记者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了解到,光大银行选聘投行的工作于今年初开始。其中中资投行以中金为首,美资投行以摩根士丹利为首,欧资投行以瑞银为首,9家投行中的确没有高盛。因此,无论从高盛与光大的利害关系上,还是从高盛中国业务的组成部分———高盛高华不知出处的数据分析上,高盛高华对于光大银行的分析的确有诈说之嫌。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