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京沪高铁安全可靠性仍须提升

2011年07月23日 14:24 来源:华夏时报

  秦勇

   京沪高速铁路作为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对于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完善提升,多样化的人民群众出行便利服务以及铁路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京沪高铁运行近一个月来,一方面未发生影响运行安全的事故,但另一方面故障频发甚至出现了四天三次故障,影响了正常运行秩序和服务质量。据官方报道,目前京沪高铁的列车始发正点率为94%,终到正点率为85.6%,这与国外有多年高铁运营经验的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差距,这大大削弱了高铁在服务质量方面的竞争力,造成了民航先降价再提价的现象。由此社会对京沪高铁的安全性及服务水平提出了质疑甚至是严重的不信任,在此,笔者作为铁路运营安全保障领域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想从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角度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从专业领域来说,铁路运营安全是指铁路系统在运营过程中保障乘客和员工不受伤害以及设备不受破坏的能力,是系统保持“完整”与“稳定”状态的能力。安全状态被破坏是因为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导致出现严重不可接受的后果,通常为人员伤亡、设备财产损失或环境危害。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是平稳地处在可控范围内的。

   至于频繁出现故障,这实质上是系统可靠性范畴的问题。铁路系统可靠性是指铁路系统在运营过程中保障“乘客准时到达目的地”的能力,主要包括运输容量能力和列车按计划正点运行能力,是系统性能得以“保证”与“可信赖”的能力。可靠状态被破坏是因为自身某些能力的下降或消失,如设备出现故障导致不能正常运行或运行性能下降等。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京沪高速铁路系统的运营可靠性距离国际一流水平还有差距。

   同样,安全性与可靠性之间是有辩证关系的。一方面,可靠性低并不一定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因为即使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下降了,一般交通系统都有安全设计技术,如故障导向安全、联锁、冗余或隔离等,京沪高速铁路近来出现故障导致列车停驶或降速主要是因为这些安全设计技术在起作用。

   另一方面,可靠性与安全性有很高的相关性,一般来说可靠性高,安全性也高。在安全领域有个很著名的法则叫“事故法则”,又称“1:29:300法则”。即,在每330次事故中,可能会造成死亡或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害事故300次。这一法则是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统计分析了55万起工业伤害事故后提出的,人们一般可将其比例关系绘制成事故三角形。事故法则告诉我们,要消除1次死亡或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害事故。这意味着如果基础安全工作做得不好,小事故不断,就很难避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京沪高速铁路运营部门应注重近期这些故障发生的原因,消除其潜在隐患,避免其导致更大事故的发生。当然作为新系统刚投入运行,不可避免出现一个故障率稍高的早期故障期,期望京沪高速铁路在此阶段加大安全检查和保障力度,提高各子系统间的运行适配度,尽早进入故障率低的偶然故障期,也就是常说的“故障浴盆曲线”的底部。

   从以上安全性和可靠性辩证关系的分析来看,高安全性与高可靠性是各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只有做到了安全可靠,才可能成为旅客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

   铁路系统服务质量是指乘客从铁路系统所提供的运输服务中获得舒适、满意的程度,其中正点率是运输服务质量的核心之一。国外高速铁路也是将正点率作为考查其服务质量高低的核心指标,在这方面,京沪高速铁路运营系统还需做进一步的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保证其高服务水平的前提,除此之外,服务质量还与铁路运营组织工作、服务设施、服务人员能力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服务人员的应急水平、应急预案的充分合理就显得很重要,在此方面也反映出京沪高铁运营部门需加强和强化的必要性。

   京沪高速铁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也是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它的建设是在充分采用国内外最先进技术和水平的基础上再创新完成的,反映了我们国家在此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对我们从事此领域的技术工作者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和自豪感。同样这种交通方式也是幅员辽阔、客货需求总量大且增长快速、偏大陆型的我们国家在地面交通体系构建方式方面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因此我们要用好管好京沪高铁,使其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多样的便利服务,为中国向全世界输出高铁战略性高新技术提供支撑。

   因此,目前笔者建议京沪高速铁路运营部门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针对频繁发生的设备故障现象,有关部门应开展京沪高铁安全大检查,查找问题并限期整治,提高运营设备的稳定性,避免运营中故障的再次发生;定期进行定量化的京沪高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为研究建立长期运营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指导;优化运输组织设施,提升各运营子系统的匹配和衔接水平,提高列车运行正点率;细化并完善各类应急处理预案,加强重点岗位人员应急能力的培训,更好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提高旅客服务质量;强化多方位全天候的运营安全监测能力,在已有基础上完善建设各类运营安全监测系统,提供运行安全信息的预警预报,事先保证设备设施的完好状态和突发事件的早期预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