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本拉登的身后世界 十年拐点是否到来

2011年07月23日 14:50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一名身高一米八三的美国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员躺在一具尸体旁边,用自己的身高与其进行着确认比对。他所需要确认的是,这具尸体是不是属于那个身高高达一米九三的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经过“亲身”比对之后,他本人、美国以及全世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5月2日,巴基斯坦当地时间凌晨1点35分本·拉登被击毙。

  此刻,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内阁成员在白宫观看了本·拉登被击毙的全过程。

  看到这一幕的奥巴马是激动的,是高兴的,但也是困惑的。据《华盛顿邮报》事后披露的具体细节中透露,当看到突击队要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比对时,奥巴马曾不解地说:“为了此次行动,我们动用了价值6000万美元的飞机,难道都没有钱再买一个卷尺吗?”

  也许真的是美国目前的军费削减计划节省掉了这个卷尺,更可能的只是突击队员忽略掉了这个装备,但无论是哪个原因,或许都透露出了一些迹象——在阿富汗、在反恐问题上,美国已经累了。

  55天后,这一迹象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6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全国讲话,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计划:美国将在今年年底前从阿富汗撤离1万名美国士兵,明年夏季结束前总共撤离3.3万人;撤军行动最终的结束时间是2014年年底,届时阿富汗的防务将完全移交给阿安全部队。

  随着那个曾在2001年9月11日带给美国乃至全球“极度恐怖记忆”的人的离去,这场开始于同年10月7日,以“消灭或者生擒本·拉登”为目标的战争也正在接近尾声。

  十年一个节点,以拉登之死作为转折,十年之前和十年之后一切迥然不同。

  十年之前:

  美国从强大到“疲劳”

  “要么站在我们这边,要么就是与我们作对。”2001年9月13日,当“9·11事件”发生后两天,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向全世界发出了有些“强迫”的号召。那时的美国是强大的,强大到他可以把“反恐战争”当做美国“国家战略的基石”,并为此先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不计成本”的入侵。“强大的美国终于找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一直假想的‘远方的敌人’。”波士顿大学历史和国际事务教授安德鲁·巴萨维奇在回顾“9·11事件”时指出。

  然而,小布什看到了事情的开头,却没有预料到事情的结尾。这场持续了十年之久,以“反恐”为名的战争最终恐吓的是全球对美国的信心;最终耗损的是美国充盈的国库;最终终结掉的是美国单边独大的格局。

  “9·11”事件发生当天,前所未有的恐怖情绪袭击了美国市场,美国政府当即宣布股市从11日-14日休市。在9月17日,美国股市重新开市当天,道琼斯指数大跌7.1%,此后一周内,道琼斯指数共跌去14.26%。至此“9·11”事件带给美国股市的“恐怖魔咒”开始正式生效。此后,无论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还是“基地”组织伊拉克头目阿布·穆萨卜·扎卡维被打死,甚至是“9·11”事件核心人物本·拉登被击毙,市场一贯以“下跌”呼应。在被“9·11”事件惊吓了十年之后,一切关于反恐的好消息都未曾再次赢得市场的信心。

  与失去信心相对应的是,避险情绪在十年中将投资者的大量资金引入了大宗商品市场,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不断创造着泡沫。反恐十年,国际油价上涨了近400%,黄金价格则上涨了6倍,而作为其计价单位的美元贬值幅度却接近一半,开启了美元贬值历史中最长的十年贬值通道。

  与美元同样疲弱的还有美国的国库。在战争开始的2001年,美国财政的预算盈余是1270亿美元。在战争即将结束的2010年,美国的财政盈余变为了1.56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1年10月,美军投入两场战争以来,军费开支达到了创纪录的1.6万亿美元,仅仅用于两场战争的军费就达到了7970亿美元。而美国布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数据则更为惊人,他们认为如果将照料退伍老兵以及阵亡抚恤金等计算在内,美国在两场反恐战争上的花费将超过4万亿美元,无论是哪一个数字都是一笔“天价”。

  与可以计算的军费开支相比,无法计算价值的生命也许更让人震惊。反恐战争已经导致了2500名联军士兵的阵亡,其中1644名为美国人,加之在两场战争中死亡的近50万平民,在“9·11”事件的每一位死亡者背后又附加着近80个生命的逝去。

  除了带给美国内部改变之外,美国在战争前一国独大的格局也被扭转,随着“9·11”全球反恐的需求,美国将安全战略从固守本土延伸至全球,在这一改变之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实力也随之发生了相对转移,反恐十年,新兴经济体的成长将由美国主导的G7格局扩展至G20。

  “经历了十年战争的美国已经变了模样,我们现在正在饱受干涉疲劳症之苦。”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表示。

  十年之后:

  由普遍干预转向重点干预

  拉登之死给了美国一个很好的休息时间。美国人也的确表示出了休息的意愿。

  6月30日,美国公布了新版的《国家反恐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其中最大的转变就是将反恐的重点重新转移至了针对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上,将打击重点锁定在了“基地”恐怖组织内。与2002年小布什所发布的《战略》中呼吁美国不惜通过先发制人的方式、延续大国霸权不同的是,在奥巴马版本的《战略》中,他更希望通过一种更为平衡的方式重塑美国国内安全。“美国未来的安全,在于它能否重振日渐衰退的国内经济。”奥巴马说。

  而在“反恐”方式上,新的《战略》也作出了较大调整。与过去“军事干预是保护全球安全的第一选择”想法不同的是,新的《战略》提出了以情报、特种部队和无人机配合的定点清除为主,避免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的构想。

  在经过十年反恐并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之后,美国正在将反恐战线逐步收缩至国内。美国的这种收缩意图也很明显地体现在了利比亚战争中。“美国是到了应该重新权衡对国际事务参与程度的时候了。是继续采取积极干涉主义还是转向相对孤立主义,关键在于美国实力的恢复速度。这摇摆过程也许需要十年。”美国塔夫茨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威廉·马特尔说。

  正当美国收缩防线,面临是否重回孤立主义的选择时,拉登为恐怖组织所搭建的“伞状”网络也许并不会给美国留出充裕的选择时间。在本·拉登之后,“基地”军师扎瓦赫里、塔利班“部落首领”贾拉勒丁·哈卡尼、“基地”法官阿布·亚哈·利比、“基地”指挥官赛义夫·阿尔·阿德尔等人的快速崛起也许将会预示着更多、更复杂的恐怖袭击。

  7月12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弟弟艾哈迈德·瓦利在自家寓所内遇袭身亡。

  7月13日,印度最大城市孟买发生3起连环爆炸,据报道至少造成21人死亡,141人受伤,这是孟买自2008年恐怖袭击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

  7月17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一名高级顾问和一位地方议员遭枪击身亡。

  7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出席美印战略对话。她的身影,还将出现在东盟地区系列论坛中。

  在中东收缩的美国,正在中国周边频繁露脸。以反恐为名的干预主义,似乎正在向重点国家进行干预转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