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4日 23:55 来源: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 分析员 施路
167
2011-7-25
投资者希望能够找到好股票并战胜市场,但是在挑选公司的时候却经常无所适从。因为好公司所具备的特征太多,投资者很难掌握完备的信息。
当然,这个世界总会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让你达到目的。关注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就是其中一条捷径,理由在于产品其实是公司内在价值的外化体现,只有好公司才能提供好产品,优秀公司的竞争力就在于它能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可到这儿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算是好产品呢?是那些奢华精美的,还是那些价廉物美的?是客户体验出众的产品,还是用途广泛的产品?是以高科技著称的产品,还是能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产品?
乍一看似乎极难判断,投资者同样会众说纷纭。实际上,公司财务上有一个指标可以衡量公司提供产品的好坏,而且有着令人信服的逻辑。
这个指标就是一家公司的主营收入。我们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如果一家公司的营收能够排在行业的第一位,那么这家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就是最好的。
或许你会认为这个结论有些武断,可是这个判断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营收最大意味着公司在行业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也就是说愿意买其产品以及对其产品定价持肯定态度的人最多,而这一点不正是说明该公司提供了当前市场上的最佳产品吗?
换个角度来看,市场份额实际上代表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投票(也许要加一个行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前提),市场份额大证明了消费者对该公司提供的产品偏好更大,实际上这可以看成是市场给出公司产品的投票,而能够得到最多选票的产品才是最佳产品。
因此,《投资者报》根据申万三级的行业划分,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筛选指标,选出A股上市公司中173个细分行业的营收冠军,剔除掉石油、煤炭、金属等17个采掘类行业(因为他们并没有提供产品), 共有156家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细分行业中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根据上述分析,所以我们把它们冠之以“最佳产品公司”。
如果将这156家公司构成一个投资组合,并形成指数与上证综指进行比较,最佳产品公司指数3年来跑赢市场34个百分点。
156家细分行业营收冠军
我们一直关注A股上市公司的产品话题,而本次评选最佳产品公司的唯一标准就是公司披露的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
A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相对专注,产品往往聚焦于某一领域,大规模跨行业经营或交叉持股的公司并不多,主营业务收入一般是一个理解公司产品热销程度的较好指标。
我们根据申万三级行业细分行业类别筛选出173个行业第一名,在剔除掉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铝业、江西铜业、山东黄金、西部矿业、锡业股份、兴发集团、金岭矿业等17个属于采掘类的公司后,最后剩下156个行业营收冠军。
而剔除那些采掘类公司的理由是,采掘类公司提供的是商品而非产品,因为他们提供的石油、煤炭或者有色金属等商品并未经过一个再生产的过程,只是直接获取或者经简单开采取得的自然资源。它们的好坏之分(比如含硫量或者矿石的品位)更多的属于自然禀赋,而不是公司生产能力决定的。
我们保留了中国石化,而剔除了中国石油,主要是考虑到中国石化以炼油业务为主,中国石油以原油开采业务为主。中国石化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19132亿元,净利润707亿元,而中国石油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14654亿元,净利润1400亿元,由此可见炼油业务相对于原油开采并不赚钱。
在这156家公司中,营收排名前12位的公司分别为中国石化、中国中铁、中国人寿、工商银行、上海汽车、宝钢股份、中国联通、五矿发展、华能国际、长城电脑、中国国航、中国远洋,全部为国有企业,而位列13的苏宁电气是排名最为靠前的民营企业。
我们认为,这反应了中国经济的现状,石油化工、金融保险、航运电力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行业为国有企业垄断,民营经济仅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我们依然认为,这些公司在其所在行业中提供了好产品,因为这是中国现实的竞争环境所致。
在现行产业政策不允许民营经济大规模进入这些行业的情况下,只能由这些国有企业来大量提供产品和服务,国企也面临着来自同行的竞争,在中国也有五大国有银行、三大国有车企,而在此竞争中,工商银行、上海汽车是它们其中的强者。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保留了伊利股份和双汇发展这两家颇具争议的公司,它们相继陷入三聚氰胺和瘦肉精风波,企业诚信和商业道德广受质疑。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对其公司的问题定性为个案,并没有定性为违法,因此我们只能说它们涉嫌违法,投资者在投资时需要注意,然而公司的营业收入并没有受到过多影响,仍然处于行业首位。
“最佳产品”公司组合跑赢市场
在156家公司中,中国石化属于巨无霸型企业,2010年主营收入为2万亿元,第二名中国中铁为4731亿元。有22家公司营收超过500亿元,万科A为507亿元,位列第22位,行业龙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的比例为14.10%。
这156家公司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为60054亿元,其中前10名合计41659亿元,占比69.37%。前20名合计48448亿元,占比80.67%
整个A股2219家公司中,只有58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占比2.61%。有213家公司超过100亿元,占比9.60%。有1000家公司低于10亿元,占比45.07%。
这2219家公司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17.58万亿元,其中前10名合计6.39万亿元,占比36.35%,前20名合计8.10万亿元,占比46.09%,后1000名合计4517亿元,占比2.57%。
“大公司”很少,“小公司”很多,这是A股上市公司的特征,如果纳入广大非上市中小企业,相信这些比率会更加悬殊,位列前列的大企业行业垄断特性明显。我们认为,如果行业不开放,先前已经入局的国企体量庞大,这将影响市场竞争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
因为对于充分竞争行业,一旦一家公司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就会吸引大量竞争者涌入。如果一家公司能够持续保持已经获得的优势和行业地位,就意味着提供了相对较好的产品,获得相对持续的高盈利,先发优势和规模成本的降低将是领先者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
如果三年前,我们为这156家公司建立一个投资组合,各买100股构成指数,投入资金将会是194.41万,三年后的现在这些公司的股票市值变为257.02万,上涨幅度为32.21%。而同期上证综指由2861.42点下跌至2796.98点,下跌2.25%。这两者的收益率相差34个百分点。
“中间消费”类产品公司整体回报高
由于产品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而消费资料又可以分为产品和服务。
所以,我们又将这156家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包含个人、企业和政府等消费者),而是向工业企业提供中间产品,这些产品还需要再加工,才会卖给最终消费者,比如宝钢( 生产普通钢材,需要再加工)、潍柴动力(生产柴油发动机,需要再组装)等等,我们称其产品为“中间消费”类产品,这类公司共有45家。
第二类是向消费者直接提供产品,我们称之为“最终消费”类产品,提供这类产品的公司共有83家。
第三类则是向消费者直接提供服务,我们称之为“最终服务”类产品,提供这类产品的公司共有28家。
和156家公司建立投资组合一样,我们分别为也上述三类公司建立投资组合并构成指数与上证综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第一类公司组合三年收益率为44.14%,第二类公司组合为40.21%,第三类为0.04%。这样的结果尽管让人颇为诧异,但也在预期之中。这说明近年来政府一直促进第三产业,鼓励消费,尤其是服务类消费,可是效果并不明显,第三类公司的回报率最低。
2010年第一类公司总体的主营业务收入为6951亿元,第二类公司为38849亿元,第三类公司为14254亿元。第一类公司体量远远小于第二类和第三类,然而,它们创造的回报要好于第二、三类公司。
如果公司未来业绩完全体现在股价上(股价本质上就是公司未来每股盈利现金流折现),由于提供“中间消费”类产品的公司大多是工业企业,这说明近三年中国的工业生产企业状况良好,中国的工业品生产和需求都相当旺盛,工业公司和消费品公司在恰当的时间提供了“好产品”,同时说明中国向消费转型的路还很长远。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