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半年辽宁省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 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

2011年07月28日 10:14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上半年,辽宁省消费品市场延续平稳发展的态势,商品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056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

  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1.批零贸易业稳定增长。上半年,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003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6483.1亿元,增长25.6%;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548.6亿元,增长21.6%。

  2.住宿餐饮业较快增长。上半年,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3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0%,其中,住宿业营业额79.2亿元,增长19.2%;餐饮业营业额452.5亿元,增长22.4%。

  3.利用外资再创佳绩。上半年,全省批零业利用外资新批项目86个,比上年同期增长7.5%,合同利用外资4.46亿元,增长102.6%,实际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增长27.0%,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额的1.99%。

  4.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批零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2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7%,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18.7个百分点;住餐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5.9亿元,增长91.5%,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60.5个百分点。批零业和住餐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9%上升到4.8%。

  5.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向好,景气度攀升。一是行业景气度继续提升。二季度,住宿餐饮业企业受季节性需求拉动影响,景气呈大幅度上升态势,企业景气指数为133.8,环比分别上升17.8点。二是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积极乐观,信心指数不断增强。二季度,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均接近140的高位,特别是住宿餐饮业信心指数环比上升了17.5点。三是产品订单比较饱满,企业订单景气指数上扬。二季度,住宿餐饮业订单景气由一季度不景气迅速步入较好景气区间,订单景气指数为134,环比上升53.4点,同比上升3.2点。

  二、城镇市场活跃,农村市场逐步升温

  

  上半年,全省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58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其中,城区实现3101.2亿元,增长17.5%;乡村市场实现272.5亿元,增长14.1%。农村市场环境改善,到6月末,全省共新建、改造“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2万家,商品配送中心170个,新增营业面积209万平方米,连锁农家店已覆盖100%的县、98%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加快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全省共新建改造社区标准化菜市场100多个。

  三、惠民工程成效明显

  

  1.家电以旧换新深入推进。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到今年6月末,全省家电以旧换新注册网点3926家,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销售量144.2万台,销售额56.5亿元。其中,上半年销售量达92.6万台,占总销量的55.7%,回收旧家电92.6万台。

  2.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增势不减。截至6月末,全省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28.8万台,实现销售额92.2亿元。其中,上半年产品销量120.1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35.6%,销售金额为27.8亿元,增长51.1%,拉动上半年农村消费增长3.7个百分点。

  四、各种经营主体活力迸发

  

  1.大型骨干企业引领市场。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463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实现零售额127.4亿元,增长12.5%。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402.5亿元,增长28.8%;实现零售额1257.0亿元,增长28.0%。限额以上住宿企业实现营业额52.7亿元,增长18.7%;零售额23.8亿元,增长17.5%。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114.2亿元,增长25.8%;零售额110.9亿元,增长25.9%。

  2.中小型商业企业凸现活力,逐步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有生力量。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下批发业法人及个体户实现销售额191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6%,增幅高出限额以上批发企业4.4个百分点;限额以下零售业法人及个体户实现销售额2167.1亿元,增长17.3%,总量是限额以上零售企业1.55倍;限额以下住宿业法人及个体户实现营业额31.2亿元,增长19.2%,增幅高出限额以上住宿企业0.5个百分点;限额以下餐饮业法人及个体户实现营业额339.0亿元,增长21.3%,总量是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的2.97倍。

  3.大个体户经营增幅高于法人企业及产业单位。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零法人企业实现销售额586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零售额1284.0亿元,增长26.0%。限上附营产业实现销售额86.4亿元,增长13.8%;零售额26.6亿元,增长15.8%。限上个体户实现销售额87.4亿元,增长37.8%,分别高出法人及产业12.6个和24.0个百分点;零售额73.8亿元,增长38.6%,分别高出法人及产业2.6个和12.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餐法人企业实现营业额107.0亿元,增长22.1%;限上附营产业实现营业额5.40亿元,增长10.9%;限上个体户实现营业额54.5亿元,增长27.7%,分别高出法人及产业5.6个和16.8个百分点。

  4.私营企业(单位)经营业绩较好。到6月末,全省限额以上私营批发企业1584家;实现商品销售额86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8%。限额以上私营零售企业1495家;实现商品销售额456.8亿元,增长25.5%;零售额436.5亿元,增长26.4%。限额以上私营住宿企业187家;实现营业额11.4亿元,增长25.9%。限额以上私营餐饮企业456家;实现营业额26.6亿元,增长27.4%。

  5.无店铺销售发展较快。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零售业无店铺业态实现零售额5.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3%。其中,电视购物实现零售额3.69亿元,增长47.9%;网上商店实现1.53亿元,增长46.7%。

  6.百货店、大型超市经营比较平稳。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业百货店实现销售额32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零售额315.1亿元,增长31.7%。大型超市实现销售额76.1亿元,增长18.3%;零售额76.1亿元,增长18.3%。

  五、各市消费品市场发展平稳

  

  1.地区发展增幅差距有所收窄。上半年,全省14个市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较快增长,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保持在17.0%~17.4%之间,增幅差距缩小到0.4个百分点。

  2.各市消费总量均不同程度在扩大。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超150亿元的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丹东和锦州,比上年增加了1个市,6个市零售额2895.5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1%。

  3.三大经济区域竞相发展。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辽西北地区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873.8亿元、1636.8亿元和34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9%、17.09%和17.25%,分别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8.6%,42.5%和8.9%。

  六、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

  

  上半年,除3月份因有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泄漏给消费市场增添了一些变数,省内消费品市场一度出现抢购食盐风波和大量购买洗涤用品现象外,全省各大类消费品需求均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1.基本生活类商品仍是消费持续增长的稳定动力。上半年,全省限上批零企业中“食品”类商品零售额14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穿着”类商品零售额208.5亿元,增长28.7%;“用品”类商品零售额52.9亿元,增长31.8%。

  2.生活品质类商品销售均不同程度增长。上半年,在限上批零企业中,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实现7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实现1.12亿元,增长29.5%;通讯器材类实现23.9亿元,增长29.5%;体育娱乐用品类6.98亿元,增长36.6%;文化办公用品类32.7亿元,增长23.0%。

  3.金银珠宝类等奢侈品销售红火。上半年,全省限上批零业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实现5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8%。其它奢侈品如化妆品类也大受市场欢迎,实现26.5亿元,增长28.3%。

  4.汽车类销售增幅有所减缓。近两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汽车消费,受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汽油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增长势头有所减缓。上半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6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5.4个百分点。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