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事故调查瞄准信号、防护两系统

2011年07月28日 10:08 来源:上海商报

  京沪高铁没全使用接触网避雷设施 专家对雷击原因仍存疑

  商报综合报道

  一位参与铁路电网建设的专家从参与7·23动车追尾事故调查的一位铁道部专家那里得知,对于追尾事故的原因,目前铁道部专家组尚没有得出定论,但将焦点瞄准了两个方面:信号系统和防护系统,目前仍然不清楚是信号系统失灵,导致列车没有得到信号而追尾,还是列车收到了信号,但防护系统失灵以致追尾。

  现状

  接触网大多没防雷设施!

  据郑州晚报报道,一位参与铁路电网建设的专家表示,目前中国铁路线的防雷设施主要是防止用电设备的防雷击,大多数接触网上都没有防雷设施。就连新建的京沪高铁线路,都没有全部使用接触网的避雷设施,只有少量路段使用。

  该专家表示,目前,铁道部成立了专家组,正在研究接触网的导线防雷技术。

  目前,有一种设想是,在接触网上方安装一条裸露导线作为避雷设备。没有推广的原因可能是,如果全线使用,资金投入巨大;同时,也担心避雷线被雷击断,搭在接触网上,反而会导致接触网故障。该专家称,因为接触网为裸露导线,所以容易被雷击。

  有专家提出,追尾事故的原因调查,应该由第三方专家负责,或请外国专家调查。有的专家认为,请第三方专家参与调查的可能性较小,因为铁路专才除本系统人之外,还有各个交通大学教授。而教授优势在于理论知识,很难参与实践调查。由于涉及国内动车技术,请国外技术专家调查的可能性同样不大。

  谜团

  ATP子系统都失灵了?

  事发路段的接触网、信号线路是否真的发生了因雷击造成的故障,目前仍未有明朗答案。

  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说,中国3万余公里的电气化铁道线路,此前从未有过类似被雷击后导致的严重事故,因此他形容,动车线路被雷击导致信号完全丧失,并产生伤亡事故是“小概率事件”,目前也无法证明此次追尾事故就属于这样的小概率事件。

  据了解,甬温铁路上实施了CTCS-2级列车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向列车传输运行许可信息和线路数据,是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中枢神经。

  CTCS-2系统包括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三个部分。在此次事故中,ATP子系统成为被广泛关注的对象。

  ATP子系统可以同时配备在列车和车站。在列车上配备的ATP子系统,如果正常工作,可以识别列车前方以及运行环境信号,据此判断是否需要自动减速或制动,以强迫列车停驶。配备在车站内的ATP,也可识别相关信号,向车站内调度员及时显示,并自动作出判断。

  因此,即使D301次列车上的车载ATP子系统因为雷击无法工作,车站方面仍可通过GSM-R系统向司机下达紧急制动命令,避免出现追尾悲剧。

  GSM-R系统是普通用户使用的GSM移动通信系统的铁路特制版。通俗地说,在列车与列车之间,列车与车站等之间的语音对话,都由一个特殊的“手机”实现的,这个“手机”的样子区别于普通用户使用的手机,但两者都可实现“打电话”的功能。

  追问

  永嘉站调度有问题吗?

  追尾事故发生前,两辆列车停靠的最后一个车站是温州境内的永嘉站。该站一位不愿具名的站务人员对记者表示,D3115次列车在双岙村段内停车,“肯定是因为有调度命令。”

  若是调度命令让D3115次停车,则表示追尾事故发生前,永嘉站及邻近站,很可能已经进入了“非常站控”——此时,列车脱离系统控制,进入传统的车站人工控制模式。这标志着指挥列车行进的指令,从电脑自动生成转为人工下达命令。

  据铁路业内人士称,如果永嘉站和温州南站确已施行非常站控,则两站间就会形成完整的一个闭塞区间。所谓闭塞区间,指的是铁路上一个个逻辑上分割的区块,同一个闭塞区间内只允许同时存在一辆列车,以此保证列车不会发生追尾事故。

  而在施行非常站控的前提下,D3115次列车行驶在永嘉站和温州南站间,D301次列车是不会被允许从永嘉站开出的,因为这违反了同一闭塞区间不得同时存在两辆及以上数量列车的原则。

  为何D301次列车在永嘉站会得到指令启动?业内人士分析,启动指令仅有可能来自列车调度员,如此,造成同一闭塞区间内出现两辆列车,很有可能是调度员的错误指挥。

  死伤者讯

  第二、三批遇难者名单公布

  仍有118名伤员住院

  温州警方分别在昨日早间和晚间公布了第二批及第三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人员名单,共有8人。

  在当地公布的第二批遇难者7人名单中,福建籍4人,北京、浙江、湖南籍各1人。第三批发布的遇难者只有一人,籍贯福建。

  公布的三批遇难者名单共有36人,其中,浙江籍17人、福建籍11人、北京籍3人、河南籍1人,天津籍1人、湖南籍1人、意大利外籍1人、美籍华人1人。

  昨日从浙江省卫生厅获悉,“7·23”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住院伤员目前还有118人,其中有11名危重伤,均为撞击后复合伤。

  项炜伊,作为这起事故最后的幸运获救者,仍未脱离生命危险。为确保伊伊得到最好的治疗,浙江卫生厅组织各级专家每天要为伊伊进行一次大会诊,但情形依然不容乐观。

  目前,卫生部和浙江省共派出40名专家支持救援。

  遇难者遗体昨日开始火化

  昨日早上8点30分左右,“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遇难者林焱的遗体告别仪式开始,林焱成为这次事故中首批火化的遇难者之一。

  昨天上午,温州殡仪馆一告别厅的电子显示屏上打出:林焱先生遗体告别会。显示屏下挂着林焱的照片。今年29岁的林焱为福建人。

  殡仪馆工作人员周先生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接到预告通知,我们这几天已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等公安局的通知一到,即可和家属办理相关法定程序,为亡者化妆、告别,协商如何具体操办丧事等,这些均需在家属同意并签字过后执行,同时以家属需求为上。”

  经林焱遗体告别会善后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一再要求,媒体记者没有进入告别厅,只在边上远远观望。工作人员陈女士轻声告诉记者:“林焱自幼丧父,由他母亲一手带大,如今却白发人送黑发人,家属正在悲伤中,希望不被打扰,因此我们也恳请媒体给家属一个安静的告别环境。”她说悲痛中的林母希望能尽快处理此事,好离开这伤心之地。

  据殡仪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昨天早上,另外还有一位遇难者——年仅11岁的陈怡洁的遗体已经火化,家属于9点前已经将骨灰领走。

  相关连接

  林焱家属要求对赔付金额保密

  记者昨天从浙江保监局温州分局了解到,目前他们正根据官方发布的温州动车事故遇难者名单开展赔付工作。据他们了解,与善后处理小组达成首例赔偿协议的福建人林焱曾经在某保险公司投过保,但因家属要求,保险公司对其赔付情况保密,所以不便向记者透露相关情况。

  当日,事故善后工作组还透露,对于事故中的伤者也将进行赔偿。但也有家属表示,在事故原因还没明朗、责任人受到处罚之前,不想谈论赔偿问题。

  列车动态

  D3118次昨温州南站附近趴窝

  旅客在瑞安站换车后前来上海

  商报记者 周健

  根据一署名“差不多先生郭江波”的网友介绍,昨天12:30左右,由厦门北开往上海虹桥的D3118次列车,在杭深线接近温州南站附近发生故障,该网友称,“目前车上乘客安全,大家正等待换车前往上海”。另一位旅客在微博(http://weibo.com)上表示,自己乘坐的列车突然停驶,身边有旅客议论,停车地点就在前几天动车追尾事故的现场附近。当时,车上旅客大多有些惊慌,赶紧找列车员询问详情。

  商报记者随后从上海铁路部门获悉,昨天12时31分,D3118次列车驶至瓯海站时,列车突发设备故障,不得不停驶,由此造成了晚点。铁路部门当即组织旅客在瑞安站换乘其他列车前往上海,而杭深线前方的车站为候车旅客办理了改签、退票手续。铁路部门称,昨天杭深线运营正常,其他列车没有受到影响。

  昨天仍有旅客心存疑虑:D3118列车发生故障,与动车追尾事故有没有内在联系?在追尾原因查清之前,杭深线是否应该恢复通车?

  另讯 铁道部消息,甬温线自7月25日恢复通车后?熏运输秩序已基本恢复。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