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9日 03:3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玉敏 发自北京
7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第三次对外储热点问题进行解答,称不追求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增加会导致人民币市场投放量增加,带来基础货币的增长,但外汇储备的增长不是通胀直接原因,更非主要原因。
不追求大规模外储
截至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31974.91亿美元。针对“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我国需要的合理水平”的质疑,外管局称,外汇储备的增长,是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国际收支 “双顺差”的客观结果。“我们不追求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也不追求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
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储备算是合理水平,国际和国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需综合考虑本国的宏观经济条件、经济开放程度、利用外资和国际融资能力、经济金融体系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外管局表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确保国际清偿能力、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兴业银行资深分析师蒋舒认为:“虽然学术界在研究外汇储备有没有一个最优的规模,但这都是理论上的探讨。只要汇改到位的话,不会需要如此强大的外汇储备。汇率变得更加有弹性的话,供给和需求就可以通过市场表现出来。”
外管局还表示,2011年1月1日起,企业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无需调回境内。因此,我国已不再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与所谓的“强制结售汇”无关。
有观点认为,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是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外管局解释,“当前我国物价水平上涨受多种因素影响。外汇储备增加会导致人民币市场投放量增加,带来基础货币的增长,但应注意到,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进行对冲操作,回收了外汇占款所投放的流动性。就通货膨胀而言,外汇储备的增长不是直接原因,更非主要原因。”
外管局表示,应对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发力。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下,实施“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一揽子应对政策措施刻不容缓。
所谓“促平衡”就是要在均衡管理的框架下,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化手段,加强资本流入管理,开拓资本流出渠道,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统筹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外汇储备较快增长的问题。
确保外汇安全、增值
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控制外汇储备经营风险,实现外汇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蒋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收益性是大家讨论最多的,但是技术上也要考虑它的难度”。蒋舒认为,在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没有垮台之前,在僵化的汇率制度下,恐怕资产还是以美元资产为主,只是看股票多还是国债多。
对于外汇储备经营风险的控制,外管局称:一是要在坚持“安全、流动、增值”经营原则的前提下,继续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二是合理确定货币、资产、期限和产品分布的结构和比例;三是继续完善多层次投资决策体系;四是不断完善经营基础平台建设,持续拓展和完善全球化经营渠道。
信息透明度方面,外管局认为:“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投机者对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经营的动向一直密切关注,希望藉此发现和捕捉获利机会。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在博弈,每一方都希望尽量多地获知对手的信息,尽量少地暴露自己。为了维护我外汇储备的安全和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应持严肃谨慎的态度,积极稳妥地逐步提高透明度。”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