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9日 20:11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近日广东省发改委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之后我国第三个主打海洋经济的区域规划,至此以这三个区域为代表的“3+N”沿海经济区发展布局基本形成。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维新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广东省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优质港口众多,同时紧邻港澳和东南亚,有着优越的区域开发优势。此次被确立为国家战略,广东的海洋经济发展值得期待。
目标是建设广东建海洋经济强省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主体区范围涵盖了广东省全部海域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等14个市,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8.4万平方公里。除了囊括粤东、粤西两大增长极外,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还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山、肇庆及环珠三角地区的粤北等相邻地区作为联动区。
“未来广东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国务院在《规划》批复中明确提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实施要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目前,在总量最大的情况下更要讲求质量,广东意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高科技水平。”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向《中国联合商报》指出,此次批复体现了广东发展方式由陆地走向海洋的转变。
广东海洋经济规模在2015年达要到1.5万亿元,占GDP总量近1/4,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并且到2020年全省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目标。《规划》设置上述目标。
《中国联合商报》从广东省发改委获悉,“十一五”时期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7.8%。2010年,该省海洋生产总值达8291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2%,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
针对《规划》设置的2015年和2020年战略目标,刘维新向本报记者表示,这对向来经济基础较好,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而言,这个目标到时实现应该不是大问题。
突出更多“海外使命”
国务院先前批复的山东、浙江两地的海洋经济区相比,广东的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在综合开发和区域合作方面将承担更多的使命。《规划》赋予广东在海洋经济方面,与港澳、海西区、北部湾、海南乃至东盟等地区合作的先行先试权;明确要求广东要创新合作方式,加强与上述地区对接合作,努力探索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向晓梅向本报记者表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将以原有的珠三角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加强与港澳方面的海洋产业合作,构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同时以粤东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再以粤西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构建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
“广东本土经济目前遇到了资源紧缺、劳动力短缺、环境恶化、土地空间紧缩等一系列发展瓶颈问题。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可以进一步加强广东与海外的合作,促进广东依托海洋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刘维新向本报记者表示,“走出去”一直是广东的一个重要战略,此次广东海洋经济释放区再次把“走出去”打造成广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明智之举。
“广东紧靠的的东盟地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成为了广东‘走出去’的首站。广东应大力推动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开展与东盟国家主要港口的深度对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邓江年撰文指出,在东盟“10+1”合作的南宁陆线之外,于南海开辟一条东盟“10+1”合作的广东海线,从而把南海建成东盟“10+1”合作的经济内海。
“三生共融”重点发展海洋科技
建设成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全方位统筹综合开发的示范区是《规划》的又一特色。
“广东之前传统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导致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民生建设长期缺位,海洋生态被严重透支。”邓江年表示,未来广东的海洋经济发展必须要着眼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把推进海洋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和谐共融作为海洋发展的着力点。这就要求在试点中要以陆海统筹的思路合理划分广东的生产、生活、生态岸线,做好海洋主体功能区建设,建成一个海洋经济发达、海洋民生幸福、海洋环境优美的海洋强省。
广东要建设“三生共融”的示范区需要海洋科技支持,整合各类海洋科技资源,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海洋科技产业化战略。《规划》指出要优化“政产学研”创新体系,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产业化,努力在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综合利用、深海技术、海洋环保技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提供强大的科技及人才支撑。
“实施海洋科技产业化战略,有必要以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为依托,打造南方近海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南方深海大洋研究基地和南方海洋产业战略装备研究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拴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东可在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汕头等海洋开发密集区,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海洋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打造3到4个海洋科技示范园区,推动一批重大海洋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刘维新则向本报记者表示,实施海洋科技产业化战略,广东要加快海洋人才培育及引进。“可推动驻粤高等院校加强海洋重点学科建设,支持海洋重点实验室、优势专业建设;同时实施‘人才强海’计划,启动海洋高级人才引进工程,以多种方式吸引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在粤创业。”刘维新如是说。
广东——蓝色经济“排头兵”
■CUBN记者 孙先锋
过去的一年可谓中国的“海洋年”。去年10月,国务院将广东、山东、浙江三省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而今年以来,这三地的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相继被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众所周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日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获批,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三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规划》都一一落定,中国海洋经济的“蓝图”也随之呈现雏形。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刚刚开始就将充满“海洋的气息”。1月4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随后,在3月1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在此过程中,我国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清晰,“十二五”规划的第十四章就单辟一章专门探讨如何“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要求在海洋发展上,“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并明确提出两个着力点,一个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一个是“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两项并举,不可偏废。
而作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就应该在这两个方面都能够具有代表性。而最后出台的《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四区”的战略定位体现了国家对这个海洋大省寄予的厚望,国务院的批复中明确要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
“国家对发展试点的要求很高,在我看来,对于广东的要求更高,这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国家更希望广东能够在以前发展的基础上走出新的路子,特别是在综合治理,统筹发展这个方面同样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作为全国三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中最后一个敲定的规划区,广东可谓“厚积薄发”。在连续16年蝉联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冠军的基础上,如何将海洋大省打造成海洋强省,正是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题中之意。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希望广东能够在以前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的路子,继续当好发展的“排头兵”,特别是在综合治理、统筹发展这个方面同样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此次我们提出了要全面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探索海洋保护开发新途径和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广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结合了广东的实际,将海陆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相挂钩,提出了‘全面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优质生活圈’的口号。”
而早在去年12月,广东省又被确定为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的省级试点地区,有了这个“双试点”的机遇,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洪伟东介绍,接到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任务后,广东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调查,通过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了共计31972家企业的调查名录,初步摸清了海洋经济的“家底”。
作为“双试点地区”,如何用好调查成果、服务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是广东省此次试点调查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广东省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系统分析研究,结合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热点和广东省实际,拿出了三份扎实的试点调查专题报告。
针对如何建好海洋经济试点省,广东省设置了“启动海洋经济国家战略行动,做好政策储备与决策应对”专题,为广东海洋经济试点找准了突破口。专题报告认为,国家对广东、山东、浙江三省海洋经济试点的要求是差异化竞争,与山东强调海洋科技、浙江强调港口经济不同,广东省的特点是“综合开发”。
为此,广东省应以四个方面为突破口,牵动整个海洋经济发展。一是推进南海综合开发,向海洋要资源。广东应着力推进“深海工程”,不断加快海洋渔业和油气等战略资源开发的部署。二是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海洋要财富。
根据广东省的海洋资源和产业特色,应重点突出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服务业、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以及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构建海洋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探索科学围填海和海岛开发,向海洋要空间。广东省应先行探索科学围填海以及无居民海岛保护性开发和租赁开发模式,促进沿海滩涂资源和近海岛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建设沿海蓝色经济带,向海洋要环境。广东应加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营造海洋生产、生态、生活共融的沿海“蓝色印象带”。
针对如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广东省设置了“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初步研究”专题,确定了未来广东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比如,一个重点是深化科技兴海战略,搭建蓝色创新平台。研究认为,应加强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支持以南方近海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南方深海大洋研究基地、南方海洋产业战略装备研发基地为主体的南海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搭建起蓝色创新平台。
另一个重点是着力打造高端引领的特色产业基地。研究认为,应实施重点示范工程,依托具有优势的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选择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大技术和产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广东海洋产业增长极。
可见,有了如今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广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率先基本建成海洋强省,争当全国海洋事业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值得期待!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