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红十字会能否透明到底

2011年08月02日 05:24 来源:深圳商报

  7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微博(http://weibo.com))捐赠信息发布平台fabu.redcross.org.cn(试运行)正式上线,首次公布了红会接收的数十万笔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平台一上线就受到网友关注,并再度引发捐赠数据误差、善款使用情况过简、督查费用过高等质疑。

  对这些问题怎么看?有网友认为,正好证明了红十字会有很多猫腻;有些网友则认为红十字在避重就轻;还有人表示,“公开的也不是真相”。看来对某些网友来说,红十字会“不公开是错、公开也是错”。角度不同,观点则不同。如果我们多一些理性和客观,就能从中看到希望,因为公开才能纠错,纠错才可能完善。

  从绝对的信任走向绝对的不信任,并不能帮助中国的慈善组织走入发展的正轨。郭美美事件把中国红十字会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我们不是为质疑而质疑,而是呼吁红十字会的透明。如果红十字会以此为起点开始透明化道路,正说明舆论的初步胜利,我们就应该肯定红十字会的改过自新。慈善事业的发展依赖于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则依赖于它应该像水一样透明。欧美的很多知名慈善机构之所以能建百年基业,关键在于慈善机制的透明。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红十字会开始了它的透明化步伐,我们需要给予耐心给予时间。

  要让慈善组织像水一样的透明,就需要把那些影响透明度的种种杂质去掉。红十字会在首次公开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其实不是公开的错,而是公开得还不够。公益组织的信息公开,在国际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和标准。国内一些公益慈善组织也可以成为红十字会的榜样,比如由几十家媒体为贫困地区学生联合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就是表率:社会捐款总额在相关网站上(http//www.51give.org) 上实时公开,捐赠者随时可查阅捐赠信息;发起方代表和校长、老师会仔细核对免费午餐的成本控制和执行流程,律师会做现场见证,账目也都会在网上公开。

  我们更担心,那些影响透明化的主观原因。比如,面对问题,敢不敢公开和愿不愿公开。绕开问题有选择地公开信息,一定会对不上账,或者账目不够具体和清晰。因此,不敢直面问题就永远无法透明,也就始终存在着被公众质疑的“软肋”。而勇于认错未必不能取得谅解。今年6月24日,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自曝家丑——女出纳王常如私吞公益善款近80万元。幸运的是,基金会敢于担当的态度依然赢得了公众的支持。

  而一些中国国情也影响着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比如,不敢公开是因为怕触碰到敏感的管理费问题。慈善组织从捐款中提取10%的管理费让很多公众认为不合理。不同的慈善项目在执行上难易不同,必然有着不同的执行成本。永远回避这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打消公众的疑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直面问题、公开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共识——花钱多少不是问题,合理与否才是问题;形成共识,才能找到解决办法——不应给管理费划标准,而是制定合理程序。

  从善如流,才能够获得流水般的透明;而流水般透明的慈善组织,才能让公众放心地托付爱心。红十字会要想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还看它能否把信息公开进行到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深圳商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