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肖风:老马“失”途 范勇宏:鹤立“基”群

2011年08月02日 12:32 来源:新闻晚报

  □记者 劳佳迪 供图 CFP

  他们,是流连财富金字塔尖的追梦人;他们,是穿梭于残酷市场和人事硝烟的幕后手。在基民眼中,他们虽头顶“基金经理”的桂冠,却多数蛰伏后台、低调运筹。

  似乎他们在镁光灯下最闪亮的曝露,往往与“挂靴而去”相关。

  近日,博时基金蝉联十三年的总经理肖风宣布不再续任。作为基金业教父级人物,现年50岁的他对自己的新去向讳莫如深。

  而他的转身又牵出另一位基金大佬——华夏基金掌门人范勇宏。肖风走后,他成为基金“老十家”创业元老中仅存的“硕果”。

  古典派

  “日薄天清山翠浓,西来万里有肖风。 ”——尽管每天跟随全球信息风向标灵敏运转,宋诗中的一段幽境却暗含了这位沉浮于“基海”的行业鼻祖出人意表的古典气质。明清家具、旧时陶瓷、普洱茶、书墨卷香……很多人都难以想象,沉浸于中式元素偷得浮生半日闲,是肖风最惬意的精神享受。从业十三年,短暂的放空似乎成了他倦怠之时的灵魂出口。

  基金,确实是一个风云变幻、蜚短流长的谜样江湖;而作为十三年如一日的老牌基金经理,肖风更背负着江湖前辈和尴尬“前浪”的双重身份。开盘前的晨会部署宣布后,一连串的加减仓指令就成了他日习的指尖游戏。每天浏览海量券商报告和媒体新闻则是必修课,长达数小时的报告研读是为了找到多空双方的内在逻辑和重要论据,对重点公司的跟踪调研常被安排在下午。

  这几乎也是大多数基金经理的作息样本。但与许多新入行者将每寸时间填塞得满满的安排不同,天命之年的肖风喜欢尽量抽挤空闲,在画案上摊开一本好书。甚至,他在书房内的“坐骑”还是一张明代圈椅。

  天圆地方的古典宇宙观、浮雕纹饰采用的泼墨写意画手法,都是他最钟情的文化元素。而肖风最喜爱的诗,则是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曾对友人慨叹,如此意境“快哉!快哉! ”

  “淡”作风

  古典派的肖风在“下海”风驰电掣的基金业之前,曾是不折不扣的“政客”。从南开大学拿到经济学博士后,1989年他短暂加盟深圳康佳电子集团,任董事会秘书兼股证委员会主任,掀开了经济从业的序幕。

  随后,他由商界进入金融界。最初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担任证券管理处科长、副处长。1993年起,历任深圳市证券监管办公室副处长、处长、证管办副主任。

  直到1998年,他脱离安逸的官员身份,毅然从政界下海。尽管处于推动股市现代化的大背景,时年36岁、身为政治新星的肖风在股市乍兴时,投身于因备受非议的投机行动而名声不佳的基金业,仍令业内吃惊。

  成为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掌门人的肖风,为自己的“孩子”取名“博时”。古典派的他,选此二字亦来自《易经》。记者注意到,博时原来的LOGO即是《易经》里的“萃”卦,是取其精华之意。

  道教“不争”的自我修养之道,则是这位在博时基金一趴十三年的总经理、副董事长,对自己从业经历的简洁素描:“不争才能带给你理智和智慧;不争才能带来风险意识;不争才能赋予你更高更远的眼界;不争才能在面对市场的恐惧和贪婪时处之泰然;不争才能时时自省、不断完善自己;不争才能使你有更强的竞争力。 ”

  拂袖去

  业内有一个盛传的故事:当年“江南第一猛庄”金信信托曾答应给博时管理层股权,后来金信信托猝死,是肖风主动把这事撤回。这似乎成了“无争”素描的一枚注脚。

  不过,这段素描的最后一句是“不争也是个修炼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注定了博时生涯也只是肖风生命的一个片段。

  “退居二线是在履行我早已计划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肖风在退隐宴上说,“到60岁退休还有十年工作时间,我想开启一个不一样的、新的十年,从而进一步丰富我的人生经历”。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肖风的“不争”可能也是令其陷于尴尬境地的内在原因。难以回避的是,2010年博时基金的业绩表现行业垫底,亏损额行业最大。

  肖风本人也曾多次指出公募制度的缺陷,提出股权激励措施,但都未有进展。

  事实上,不光是博时,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连年下滑,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也逐渐式微。

  尽管肖风明确表示,不去私募,也不会去任何一家公司做一线经营管理者,但十三载看尽基金风雨的他,选择此时黯然离去,或许也对行业心存迷惘。

  大当家

  南方人肖风的不再续任,也在无意中塑造了北方基金格局的新特质:总部位于北京的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成为“老十家”中唯一留存的创业元老。 “从国泰陈勇胜、南方熊双文、嘉实洪磊、华安韩方河、鹏华员瑞恒、长盛张佑君、大成龙小波、富国李建国到博时肖风,英雄已成往事!”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张后奇在微博(http://weibo.com)上如是感慨。

  而在同事、同行眼中,执掌着境内最多基金资产的范勇宏,身上并无太多强势痕迹。一位熟悉他的基金人士说:“他是一个比较平和的人,对于自己管什么不管什么心里很有数,很少过问投研决策等具体事务,给手下留足空间。 ”

  蒙着神秘面纱,始终是范勇宏呈现外界的形象。另一个例证是:华夏基金最负盛名的并不是他这个“大当家”,而是素有“最牛基金经理”、“股神”光环的王亚伟。圈内人都清楚,在他业绩垫底的低谷期再次大胆起用,并委以绝对信任,范勇宏才是缔造王亚伟神话的幕后推手。

  “我承认我对公司有影响,但不很大。 ”2003年,范勇宏接受采访时曾谦逊表示。

  双规门

  而他的实际“磁场”却比他本人描述得要强大得多。

  曾有基金公司高管评论,称“无人敢轻言换范勇宏,如果他一走,华夏一半以上高管都会动。”“这杆大旗不能说撤就撤。 ”还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2007年开始,中信证券和华夏基金合并展开后,范勇宏和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谈判的筹码,也正是他对“亲生子”绝对的掌控力。最后的博弈结果是,包括中信基金总经理吕涛在内的中信基金高管,无一进入华夏基金管理层。

  受股权变更问题影响,几乎不抛头露面的他曾多次陷入传闻。坊间盛传,早在去年9月就有传言称,范勇宏和王亚伟双双递交了辞职报告,监管层拒绝的理由也是 “社会影响太大”。

  三年后,一场至今难辨阴谋还是偶然的虚惊亦成为他行业影响力的最佳佐证。 2010年11月,范勇宏的喉部息肉手术,可能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史上最昂贵的一场手术:由于市场传言“范勇宏被双规”,其手机又全天关机,导致11月12日沪指大跌162点,创下去年单日最大跌幅。

  敬畏心

  曾为范勇宏做过专访的记者,都对他留下过“沉静”、“肃穆”的印象。

  “我们对市场永远敬畏。市场如水,势态无常;而人心中不可无形,须有道有法,才能独立,才能从容,才能进步。 ”作为唯一管理资产超过2000亿的公司一把手,范勇宏这样诠释。

  与肖风的官系出身不同的是,范勇宏的经历可谓金融嫡系。他曾任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华北业务总监、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四营业部总经理。

  丰富的一线实盘操作经验,让他掌管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的事迹令人惊叹:在任不到5年,为华夏证券带来4亿多利润,为股东带来568%的年均资本回报率。

  而在涉水基金之前,他还曾有过短暂的银行从业史。 1988年毕业时,全班就他一人分到建行总行,捧着金饭碗,他还曾到日本山一证券学习。基金生涯始于1993年,其时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开业,在银行系统招人,范勇宏从总行干部变身为营业部基层交易员,写下华夏东四在圈内的事迹传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