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7月官方PMI降至50.7通胀关注度仍高于经济减速

2011年08月02日 12:32 来源:新闻晚报

  □记者 崔烨 制图 任萍

  7月份官方采购经理指数 (PMI)从6月份的50.9微降至50.7。这已是PMI指数连续第五个月明显低于历史平均值,但与前几个月相比,7月份PMI指数与历史平均值之间的缺口收窄,机构预计经济“软着陆”基本没有悬念。

  先行经济指标下行或逆转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张智威向记者表示,先行经济指标降幅收窄对经济而言是利好迹象。 “经季调后,我们估计7月份PMI指数较6月份上升0.9个点。 ”他人认为,各分项指标也显示出令人鼓舞的迹象——新订单分项指标从6月份的50.8上升至7月份的52.1,同期产成品库存指标从51.2降至49.2。历史数据显示“新订单分项指标减去产成品库存指标的差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一个月的PMI。该指标从6月份的-0.2变为7月份的1.9,暗示官方PMI指数的下行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得到逆转。工业行业仍承受价格压力,投入品价格指标仅从56.7微降至56.3。

  展望未来,8月9日公布的7月份宏观数据将给出有关经济状况的更多信息。记者注意到,尽管过去几个月PMI指数走低,但6月份工业生产增速意外反弹。业内认为,如果7月份工业生产仍然强劲,政府更有可能继续关注控制通胀,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

  “7月份PMI指数的积极信号强化了我们的观点,即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阶段性软点而不是硬着陆。相信中国经济可能最晚在今年四季度重获增长动能。短期风险主要来自通胀,近几周的食品价格数据表明通胀风险仍居高不下。 ”张智威表示。

  汇丰PMI首次低于分界线

  记者注意到,作为一个以单一数值概括制造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标,经季节性调整的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7月份录得49.3,低于6月份数值(50.1),显示中国制造业运行状况一年来首显疲弱迹象。虽然所反映的收缩率仅算轻微,但最新指数值为2009年3月以来最低。

  7月份PMI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生产继续下降。在全球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新订单的整体增速放缓至接近停滞状态。受此影响,采购活动连续两月收缩,导致采购库存加速下降。与此同时,投入成本加速上扬,但相比历史数据仍算温和。月内制造业的产品出厂价格因此仅有轻微升幅。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评论中国制造业PMI调查结果时表示:“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终值较预览值稍有改善但是仍然略低于50。这确认了在紧缩持续和外需疲软的背景下制造业活动的增长势头放缓。尽管如此,当前的采购经理指数与12-13%左右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是一致的,这为决策当局在第三季度继续保持紧缩政策来控通胀提供了空间。 ”

  投资市场面临较大不确定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驶入一片未知的领域。一方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短期内都看不到生产率提高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为了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各国政府大量超发货币,带来了较强的通货膨胀压力。这种增长停滞和价格通胀使得投资市场的回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受此影响,投资市场在经济增长放缓与政策紧缩预期两股力量的共同牵制下,窄幅波动,总体收益不甚理想。

  博时基金在其下半年投资策略中认为,下半年投资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需求萎缩带来的盈利增速下滑。具体来说,汽车、家电、地产等最终消费需求面临较大的下滑压力,而原材料、劳动力及环保成本的上升、资金短缺、汇率升值等多个因素对企业利润率也有一定负面影响。很多周期性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去年4季度到今年1季度间已经创下历史新高,因此,在未来需求萎缩的情况下,资本回报率很有可能会下滑。

  “其实,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下滑已有所预期,但未来盈利下滑的幅度将主要取决于国内外财政及货币政策的走势。如果通胀压力始终挥之不去,政策无法适时放松,股市震荡调整的时间将会拉长。 ”博时基金认为,一旦经济增速明显下滑,通胀压力有所缓解,政策稍有松动,将会出现回升行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