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再见,哈利波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10:3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郭钇杉

  

再见,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哈利波特》第七部)终于上映了。

  不夸张地说,哈利波特是属于我们80后的集体成长回忆。10年前,我们是10多岁还在上学的孩子,看着哈利波特就像看自己。那时候70后已经长大,90后还太小,而80后,却和哈利波特一起走过了这10年。哈利波特演到了最后一部,我们也步入了成人的世界。

  从2001年11月《哈利波特》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到如今《哈利波特》进入大结局,我们告别的不仅仅是一部系列电影,同时结束了青春时代的一个重要章节。

  我的好朋友杨铜也是哈迷,当年是先看书再看的电影,她说:“书里写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物,是凭想象力很难想出来,看了书就有冲动去看电影,想让这些神奇的、古灵精怪的东西出现在画面中,更加形象,不再是在脑海里凭空想象的。”

  杨铜记得当年印象最深的是电影中的魁地奇比赛,那时还不知道什么3D,也没想过到第七集的时候会有3D这种技术出现,那时还是孩子的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只是觉得那些镜头实在太奇妙,真让人觉得过瘾。

  不仅技术上有了变化,当年的小演员也都不可避免地长高了、成熟了。我和杨铜都认为,从第一集到第七集一直没有更换主要演员,也是《哈利波特》成功的一个原因。因为大家总是对最一开始看到的演员情有独钟,不想看见中途的变脸,就好像他们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朋友,随我们一样在成长中变化。

  与电影中的哈利、赫敏、罗恩一样,我们已经从一个个懵懂无知的儿童长成了必须肩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同样也曾为考试担心,也曾对萌芽的爱情不知所措,也曾畏惧前途的迷茫。不过和电影里的他们一样,我们也伴着自己的梦想走了过来,尽管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从未收到过来自霍格沃茨的信。

  对于《哈利波特》的终结篇,很多哈迷最想知道的是结局和书里会有什么不同,哈利波特和伏地魔到底谁能战胜谁,还有就是想看看哈利从霍格沃茨毕业之后要去哪里?干什么了?这样一个有着传奇身世的魔法师,是继续着他的传奇人生,还是步入了普通的平凡生活,像那些同他一起长大的我们一样。

  对于电影来说,与其说《哈利波特》是个明星工厂,不如说它是个造星工厂,它几乎捧红了里面的所有演员。在如今的英国,最炙手可热的年轻人除了两位王子威廉与哈里之外,那一定非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莫属。10年间,丹尼尔也从一个戴着眼镜的瘦弱男孩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伙子。

  对于终结篇,丹尼尔有着这样的感受:“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尽量避免让这个事实进入我们日常的考虑范畴。当你开始了这样一部电影,你不能承受从第一天起就有沉重的感情包袱。你不能老是想着这是最后一集,尤其是还要拍摄18个月的时候。你需要稍微等待一下,而不能急于去缅怀。所以我们并没有感觉到真的结束,直到最后的两个月。那个时候,人们开始收尾,不同的剧组人员开始离开剧组。这个时候,你才多少开始情绪化,觉得10年的历程,就这样走到了一个终点。所以,这确实很感伤,但我们没有让这种情绪影响我们的工作。最后一天我的确哭了。因为我可能不知道人们是否会为了毕业而哭泣,但是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就像你一夜长大,离开童年。所以,最后一天,这确实很让人伤感。你仍然需要继续。但是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这部电影是如此的棒。尤其最后一部是如此的不同凡响。我为此而感到骄傲,并勇敢走出去。”

  7部小说8部电影构造了全世界眼中的魔法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杨铜感慨地说:“对哈利波特有很多的期待,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舍得,从小就一直陪伴自己的魔法世界不想让它就这么消失了,以后再也没有后续的故事了,再也没有了,想到这儿就会觉得,像毕业时刻再次来临一样,真是一件挺伤感的事情。”

  终于到了结局来临的时候,其实很多像我一样的朋友们最关注的已经不再是故事的情节会怎样,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完整的、带有浓烈的哈利波特味道的、标志性的结局,完成我们10年的美好记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