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味千拉面再思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11:10 来源: 东方今报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李凌实习生 郭晓阳

  【编者按】7月23日,味千拉面被曝汤底非纯猪骨熬制,钙含量与实际不符。两天后,味千官网发表声明,承认汤底由浓缩液还原而成。之后,“合作门”、“添加剂门”次第而来,味千的公众信誉,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块一块地坍塌。最新的消息是上海相关部门2日公布“味千拉面”汤料问题的初步调查结果:其汤料浓缩液的主要成分是“猪骨汤精”,生产企业为山东泰安京日丸善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同时,工商部门已介入调查“味千拉面”涉嫌虚假宣传。

  人们也开始扒这家上市公司的“老底儿”:1997年,味千进入深圳时,只是一辆敞篷快餐车,14年过去,它已是港交所上市企业,一度市值达到90亿港元。“神话式”的发展,味千是如何做到的?味千拉面的发展过程,就像一道双面胶,一方面,它让更多企业警醒,不要虚假宣传、误导消费,另一方面,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不乏在营销手法、快餐化、概念化操作上的成功之处。

  “我一直在从另一个角度想,暂且抛开味千拉面虚构事实、虚假宣传的事不去讨论,单从他们能从一个并不出名的小店,做成国内知名品牌,其中定然有其成功之道。”味千拉面爆出丑闻之后,河南云鹤食品有限公司的销售副总赵宏伟一直在思考。东方今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味千拉面14年间,从一辆手推车发展成知名品牌,它是如何做到的?

  ●进入深圳时只是一辆手推车

  河南云鹤食品有限公司今年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做冷冻河南烩面,另辟蹊径,做出第三代河南烩面,打到省外市场。因此,对有关食品特别是面条的新闻,格外关注。

  他说,味千拉面是从一辆手推车开始的,但创始人魄力很大,一度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据味千中国官方网站介绍,味千拉面原为日本一家拉面店,始创于1968年。据媒体报道,1996年,出生在山西省、做过多种生意的潘慰,在赴日考察期间,发现了“味千拉面”,并取得其中国代理权,当年,第一家味千拉面店在香港开业。

  1997年春节,潘慰带着她的6人创业团队推着一辆手推车,来到深圳世界之窗主体文化公园门口。手推车中的面条便是初来内地的味千拉面。虽然亮相的形式颇为“低端”,采取的也是原始的商贩式叫卖,但15元一碗拉面的定价,在当时人均月工资仅1378元的深圳却绝对是一个需要勇气的决定。

  但事实证明,当时,这碗独特味道的热汤面在深圳很“吃得开”,一周之内营业额就突破了20万元,平均每天售出2000碗以上。

  ●冒险开店

  走出厨房工业化的第一步

  在考察中,赵宏伟发现,“中心厨房”的概念在味千整个标准化作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各门店的汤、面条、半成品原料,都采取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提供的方式,而这些工作均由中心厨房来完成,门店里的厨房仅仅提供简单再加工。

  1997年,味千拉面在内地的第一家店,选在当年深圳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黄金商圈华强北的黄金商业街,店铺面积达160平方米,有日本本土味千拉面店的5倍大。这一“冒险”行为得到了回报,仅一个月时间,华强北店便实现盈利。

  据业内人士介绍,味千拉面在深圳开第二家门店时,潘慰就听取日本味千拉面重光社长的建议,把厨房搬到了工业区,等于建立了一个食品加工厂。随着味千不断布点,不仅深圳

  后来珠三角地区的所有味千门店的产品,都来自于这个中心厨房。

  1999年,味千打开上海市场,同样在上海建立了另一个中心厨房,覆盖整个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

  2003年,潘慰又创立领先食品(上海)发展有限公司,以生产袋装“味千”品牌拉面为主,并为“味千拉面”各门店加工面条、半成品原料。

  ●不仅是面

  连员工都标准化

  味千中国网站资料显示,源头控制仅仅是味千标准化作业的第一步。从中心厨房运到各门店厨房的拉面,每包一碗,煮面的时间由电脑控制,盛放拉面的笊篱在规定时间后自动浮出水面,全面排除了人为失误的因素。而汤底由配送的原料统一勾兑,厨师所要做的是将面出锅,同时以规定姿势将汤底盛入,最后放入按比例调配好的配菜,整个过程不过3分钟左右。

  标准化的流水作业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菜式上桌的时间,而西式的环境、菜点又更容易让顾客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在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餐饮业,潘慰对员工的管理也同样“标准化”。

  记者查阅该公司网站上的资料发现,在味千拉面,每家门店的员工数量由营业额决定,人力成本控制在营业额的9%,公司编制的《排班手册》详细罗列了不同岗位的员工所要做的工作,具体至每个小时,并且根据客流量的不同相应调配员工。

  ●迅速填补市场空白

  占尽先机

  2010年,在日本考察时,赵宏伟发现拉面店随处可见,大的也不过能容纳二三十人就餐。但在中国,味千拉面选择的都是城市的黄金地段,店面还很大。“一般的中式餐饮企业,也会在租金便宜的地方开店,只有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巨头会建在一个城市的黄金地段。”他说。

  但从1997年开始,味千拉面就开始选择黄金地段,这也是味千拉面选址时固守的原则。虽然价格高,但是带来了高“翻台率”以及品牌附加值。

  另外,将味千拉面引入中国,潘慰自称“走了不同的路线”,这便是她所谓的快速休闲餐厅连锁经营。这种模式定位介于西式快餐和中式传统餐饮之间。

  潘慰这样表述,有服务的、有特殊环境的、价格定位在人均35元左右的、能够提供多种选项给消费者的餐饮连锁。在味千进入内地的时候,这一细分市场几乎是空白,“我发现西式快餐基本都没有点单等餐桌服务,而我认为应该让顾客享受到这种服务”。

  “现在,快速休闲餐厅连锁这一模式已经不再新鲜,但是味千已占了先机。”赵宏伟总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