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86.63美元/桶的国际油价对应国内高价成品油定价机制死护垄断利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13:24 来源: 新闻晚报

  记者 劳佳迪 制图 任萍

  今早消息,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深度下挫至86.63美元/桶,跌幅5.8%,直接刷新主力合约2月18日后最低收盘价。事实上,冰冻三尺已非一日之寒。上周四开始,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曲线已偏离100美元/桶附近徘徊区间,累计缩水一成以上。从年初距今,这一价格指标跌去5.2%。

  但国内成品油售价下调却仍遥遥无期。讽刺的是,现有调价机制死咬的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不跌反涨。国内油价逆势待涨令市场一片哗然。

  ◎油市现状

  国内涨跌不看纽约脸色

  不过,对于纽约期货价格一片愁云惨雾,国内油价却岿然不动的走势分歧,市场虽有颇多非议,在业内人士看来实属“正常”。

  “夸张一点说,纽约油价就是跌到10美元,国内照样不可能因此就下调成品油零售价,因为我们的定价机制根本不考虑纽约期货价格。 ”今早,面对记者的疑问,大宗商品资讯机构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张斌反应淡定。 “很简单,因为中国没有从北美市场进口原油,从北美市场进口路程太长,运费很高,非常不合适。 ”张斌对记者解释道,“这就是为什么定价机制中没有将纽约期货价格考虑在内的原因。 ”

  他更出示了一份表格,来说明中国目前的原油进口地缘结构。记者看到,近期原油十大进口国分别是:沙特、安哥拉、伊朗、阿曼、伊拉克、俄罗斯、委内瑞拉、苏丹、科威特、哈萨克斯坦。

  “你看,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而布伦特油价近期受地缘因素影响更多,强过美元走势的冲击。 ”张斌告诉记者,在中东局势企稳的当下,布伦特油价走势坚挺,“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的下跌,给市场造成了一个假象。 ”

  而根据监测数据,布伦特原油的6、7月均价环比4、5月仅下跌不到2%,而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2%。

  两年内汽油每吨已涨3000元

  尽管进口的地缘格局可以解释国内售价为何没有动静,但从近几年国内调价的趋势来看,涨多跌少却是不争事实。

  “单从数学模型来看,假设原油价格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4%,我们是上调价格,但如果从104美元跌到100美元,跌幅却不足4%,所以不具备下调条件,再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又达到4%,再度涨价。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观察人士今早对记者说。

  “这充分说明,用单纯用公式来决定涨跌,就必然会造成涨多跌少。 ”在他看来,成品油定价机制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用单纯的数学公式来考量。

  记者观察了近几年国内成品油价调整的情况:2009年新调价机制实施后,发改委一共14次调整油价,其中上调的次数达到了10次之多,而下调仅4次。值得注意的是,四次下调中,2009年占据了3次,最近一次下调是2010年6月1日。四次累计下调汽油价格780元/吨,下调柴油价格790元/吨。而2011年距今,油价只有上调。十次累计上调汽油价格3780元/吨,上调柴油价格3550元/吨。如果用下调的幅度来冲抵,09年以来,国内汽油价格累计已上调了3000元/吨,柴油价格累计上调2760元/吨。

  国内再临4%上调警戒线

  在涨多跌少背景下,国内调价参考的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一直居于高位的状态引起了更直接的非议:最新监控数据显示,就在纽约油价一泻千里时,该数值今早仍保持涨势,收于2.68%。前期也有许多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原油不出现暴跌,本周4%的涨价窗口就将打开。

  不过,从目前看,今早三地原油变化率的涨势已非常微弱,较昨日仅上涨0.03%。涨幅的明显缩减,放在全球金融市场环境来看,明日很可能将重拾跌势。也就是说,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不会直奔4%而去。

  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是:昨日,由于投资者担忧美国经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以及欧洲债务危机会不断加剧,原油市场出现的大幅抛售不仅限于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大跌5.30美元,收于每桶86.63美元,跌幅为5.77%;9月交货的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暴跌了 5.98美元,收于每桶107.25美元,跌幅同样达到5.28%。

  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分析,国际石油交易中,美元垄断了结算货币的地位,所以美元与油价确实存在负相关。

  而事实上,国际油价的金融属性确已远远超过其商品属性,这强烈体现于期货市场表现。据统计,在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属于投机行为,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中,投机炒作因素就占到6-8美元。

  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也曾统计,原油期货交易所中的 “超级庄家”共持有4.6亿桶原油期货,几乎相当于中国一年原油产量的三分之一强。

  ◎油市展望

  新机制能否破僵局

  “在当前原油价格变动加剧的当下,我们原先靠僵硬公式说话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必须要改一改了。 ”包括张斌在内的业内分析师都认为,现在的局面充分暴露了以“22个工作日+4%”为条件的调价机制存在灵活性上的严重短板。

  新机制究竟怎么推行?有一种说法是将22个工作日缩短,变更为10个工作日,再将正负4%的波动区间收窄,让调价更灵活。但问题在于,更灵活是否意味着调价频率的更加紧密?毕竟,客观上纽约与布伦特差价不断加剧的当下,一旦变为灵活调整,不难看出更容易满足上涨条件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说法是:发改委将调价的“指挥棒”交给“两桶油”自己,交给市场定价。相比放开终端经销权、甚至上游勘探权的高风险手笔,将定价机制慢慢向备案制过渡确实成了一贯谨慎的发改委手中最现实的棋。

  但问题同样存在,市场定价是否能和两桶油的定价完全挂钩?由此引发的则可能是敏感的垄断质疑和公众信任危机。至少,在“接棒”的石油企业变得更透明之前,一切听来还都那么不靠谱。当然,透明不仅是每三个月挂在交易所的那一摞财报,更是每次解释“调与不调”时提供客观数据,是当业务叫亏时拿出令各界认可的计算公式,是面对“国内闹荒、廉价出口”的质询时站到台前的坦然态度。

  国际油价或短期难振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预测国内油价走势,还要回到国际市场,毕竟目前布伦特受中东局势影响呈现脱离美元的走势,很可能是产量回升造成的炒作结果。美元仍在本质上左右着包括油价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

  美欧金融市场集体演绎的“黑色星期四”,是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而从根本上看,则是源于美国近期的一系列表现。一方面,随着美国债务危机走向尾声,市场恐慌情绪逐渐消散,投资者“丢失”了炒作的砝码,开始重新审视前阶段有些过高的预估值。

  同时,美国股市的持续下挫也打击了与其相互影响的国际油价走势。另一方面,美国最新的经济数据不太“给力”,虽然新增就业岗位超过了分析师此前的预估,但美国6月的工厂订单减少了0.8%,且服务业的扩张速度受到了阻碍,甚至出现了美国可能二次衰退的恐慌情绪。

  另外,就短期市场而言,美国汽、柴油库存的意外升高打击了投资者信心。统计显示,美国上周商业原油库存增加了100万桶,高于市场预期,为连续第二个周增加,同时,汽油库存连续第三周增加,增幅为170万桶。在美国出现强有力的利好消息前,恐怕国际油价还可能在低位持续徘徊。

  而在多数分析人士看来,即使国内参考的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达到 4%警戒线,决策层也不太可能在这种背景下一意孤行地再提油价。

  但几天前航空燃油附加费的上调也引来争议:汽油、柴油涨价牵扯太广,于是才挑航油下手?虽然航油的涨价应用面有限,但为什么买单的总是消费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