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爱穿洋马甲之样本四 中国品牌要讲自己的故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1:3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张辉

  代表行业:服装

  品牌产品:白领

  品牌分析:中国品牌,讲国际化的故事

  品牌见解:中国的服装产业目前被界定为制造业,而不是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于高端女装的白领服饰早已将自己的品牌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相连

  品牌动作:强调品牌DNA ,行动与国际一线品牌同步

  服装圈子里的人,对“假洋品牌”一点都不陌生,因为这种行为在服装行业见怪不怪。问及为何“假洋品牌”如此泛滥,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苗鸿冰给出的答案是:一切皆因不成熟。

  “品牌名称如何叫不是重点,未来竞争的是品牌内涵。”苗鸿冰说。

  中国本土开始有品牌概念,不过是近20年的事情。“国外的品牌建设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很多品牌都有百年口碑,中国品牌与其相比就像个孩子,没有竞争力。”在苗鸿冰看来,中国的品牌还处于成长阶段,需要足够的时间接受市场的考验。然而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太多的“国际化元素”因信息技术“无国界”的传播而突然来到消费者眼前。中国制造的新生品牌在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下,或多或少都会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相比于新建一个本土品牌,借助消费者对洋货的盲目崇拜制造一个假洋品牌,成了某些企业快速增长的捷径。

  另外,中国品牌推广能力低下也是造成“假洋品牌”泛滥的原因之一。“打造品牌就是讲故事,我们现在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这不仅是因为人才的缺失,更因为我们的品牌积淀还不足以支持完美的故事。”苗鸿冰表示,这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之一。苹果运用“缺陷营销”手法可以风靡全球,而中国本土品牌,即使努力追求质量完美,也因推广能力这块短板,而遭遇着不尽相同的尴尬。

  讲故事的人水平不高,听故事的人也不理智。很难否认,现今的中国消费者确实存在着“崇洋”心理。中国人似乎特别喜欢外国故事,对自己的文化却不屑一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品牌很难有良好的成长空间。不仅如此,服装界还遭遇了更大的尴尬:中国元素被外国设计师大肆挖掘并运用后,才得到时尚界认可。而作为深刻理解自己文化的中国设计师,虽然曾无数次企图向中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却无人问津。

  苗鸿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中国文化本身还没有得到世界的认可,而洋文化随着经济的侵入已经在中国消费者中蔓延开来。品牌构建属于文化建设的一种,中国文化必须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崛起才能使中国品牌深入人心,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多靠低端制造产品占领市场,这种状况还不足以挑战具有百年品牌历史的欧美品牌产品。比如中国的服装产业目前还被国家界定为制造业,而不是文化创意产业。这样的行业界定显然无法吸引真正的艺术家投身其中,最终导致中国品牌在艺术内涵方面无法与世界品牌抗衡。

  不成熟的品牌推广经验,加上不成熟的消费者心理背景,让中国品牌举步维艰。

   “消费者已经开始变得理性,正在从盲目追求一切洋品牌,向深刻理解品牌内涵过渡。成熟的消费理念是寻找与自己身份高度匹配的品牌。”苗鸿冰想提醒商家的是,品牌是有DNA的,把商标摘掉以后还能让消费者分辨出源自何处,这是品牌内涵所在,也是迅速创造品牌的正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