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魅GDP: 统计局推综合发展 指数排名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3:3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王尔德
8月5日,国家统计局下属的中国统计学会公开发布《综合发展指数(CDI)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首次披露国内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的评价结果。
《研究》发现,地方的综合发展指数排序与人均GDP排序相比,差异较大,即人均GDP位于前列的省区,综合发展状况不一定良好。如内蒙古、河北、宁夏按人均GDP排序分别位于第7、12、16位,而按综合发展指数排序则分别位于第18、22、26位。
“中国统计学会试水综合发展指数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评价指标,来弱化各地对GDP增长速度指标过于重视的情况。”《研究》起草参与者、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社会统计研究室主任吕庆喆对本报记者说。
各地综合发展指数整体水平在2000至2009年期间,大都呈现向好趋势。排在前十名的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和湖北。值得注意的是,排位处于两端的地区在近十年的位次变化不大,而处在中间位置的排名位次变化较大。
从各地综合发展指数增长情况看,2001至2009年,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最快的多在西部和中部。综合发展指数2001-2009年年均增速方面,西部地区新疆、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内蒙古分别位于前1、2、3、6、7、8名,中部地区山西、江西、安徽分别位于前4、5、9名。
此外,从区域研究结果来看,我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在2000至2009年期间稳步提升,但区域间差距变化不大。区域排序的依次顺序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要远高于其他地区。
本报记者了解到,早在几年之前,中国统计学会就启动了这项研究。
“传统的地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不合理、不全面、不科学之处,亟待改革。” 吕庆喆解释,因此研究团队参考了国际上流行的人类发展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千年发展目标等指标体系,突出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主要指标,制定了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据课题组介绍,综合发展指数遵循导向性、前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公认性原则,具体包含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公众评价六个方面45项指标。
在经济发展类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三项二级指标。“从具体指标来看,淡化了经济增长本身的要求,而重点突出了结构调整的内容,在8项三级指标中,结构优化的内容占据了5项。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一位公共政策专家评论。
该公共政策专家认为,在6类指标体系中,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类指标尤其值得关注,这两大类指标所占比重很大,意在引导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育的同步性。
对于《研究》的出炉,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彭非教授表示,类似指标目前非常多,大有满天飞之势,但中国统计学会全部公布了其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其结果的可信度比较高。
“现在《研究》还只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假如综合指数的排名结果能被各地重视,或将成为促使其转变发展思维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吕庆喆表示,中国统计学会计划将这综合发展指数的报告常态化,争取每年发布一次。
本报记者了解到,四川和北京等地统计部门,已经在考虑将综合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应用到其辖区内部的州市或县区的评价体系当中,或将推出地方版的综合发展指数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