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晒“三公”的意义何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8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秦淮川

  公众不仅希望相关部门晒“三公”,更希望裁减“三公”经费。

  如果晒就晒了,相关部门只是例行公事,面对舆论质疑,心如止水,或者象征性地泛起一点涟漪,未几便归于平静,这样的晒,意义真的不大。

  预决算不透明、不合理,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就是一句空话。

  截至8月2日,已有93个国家部委公布了本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但仍有外交部、国务院预防腐败局等部分单位尚未公布。而此时,已距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设立的截止日期过去了一个多月。

  98个中央部门需晒“三公”,已有93个部门晾晒完毕,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内,最后的几个部门会陆续晒出来。“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中央部门集体晒“三公”,尚属历史首次,姿势不那么好看,有些踉跄;心态不够坦然,有些羞涩。但毕竟晒了。

  若没晒,能否告知公众具体原因?若已经晒了,但公众不够满意,又没有及时回应?现实情况是,尽管公众疑窦重重,但不少部门冷落民意。据《人民日报》3日报道,对质疑不予回应的部门并不少,“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中国民航局、国家林业局、中央党校、中国工程院、国家邮政局等多个部门在被指出‘三公’经费去向过于简单之后,在其公开的表格和简短的注释中,仍看不出他们把钱到底花在了哪里,是怎么花出去的。”为何不回应,是不屑、不想,还是不能?

  如果晒得姗姗来迟或者拒不回应民意,该怎么办?其实,中办和国办的通知已经提出加强监督考核,“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要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损害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坚决避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流于形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简言之,如果晒得不详不细、说得不清不楚、回应得不明不白,伤害到公共利益,就应该被问责。这一点相关学者说得更详细,北大教授王锡锌认为,就问责来看,关键在于将责任落到实处。现在不是没有相关规定,而是有规定但难落实。解决问责动力匮乏,关键要看政治层面的决断和表率作用。诚然,鞭打慢牛,如果晒早晒晚一个样,如果晒粗晒细没区别,晒与没晒无所谓,那么哪个部门还早晒、详细晒?

  当然,晒“三公”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当一个官员炫耀到过60多个国家,当公车私用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当茅台酒成为不少部门的专用酒时,公众不仅希望相关部门晒“三公”,更希望裁减“三公”经费。亚当·斯密指出,“廉价政府”应该是财政要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个目标表现在支出方面,体现为要遵循厉行节约和量入为出的原则。如果晒就晒了,相关部门只是例行公事,面对舆论质疑,心如止水,或者象征性地泛起一点儿涟漪,未几便归于平静,这样的晒,意义真的不大。

  预决算不透明、不合理,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就是一句空话;公民声音被忽视、被蔑视,温总理所说的民主监督就悬在空中,难以落地。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说:要从改革权力结构的角度,着眼公开的长效机制建设,让公开进入正常的监督通道和公序良俗,让百姓看得懂、读得明、信得过,达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最终以实现群众的满意作为“三公”公开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当中央部门逐渐晒“三公”完毕之际,以此为契机,改革权力结构,推行制度建设,方能使晒“三公”回归本义。财政公开是建立透明财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以晒“三公”为原点,不断改进、不断促进,也才能打造透明财政、民主财政,走向透明政府、法治政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