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市场化改革时机日趋成熟基准利率难为“基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8 12:40 来源: 新闻晚报

  据新华社电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日前发表文章,指出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日趋成熟。由于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不畅通,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效率低下。而以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为主的已经市场化的利率不断对存贷款基准利率产生影响,也为利率市场化摸索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通过引导、管理,改革利率形成机制,才能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基准利率已难为“基准”

  央行课题组在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现状与政策思考》一文中,明确指出当前利率调控模式的三个不足:央行利率调控框架尚未完全建立;利率传导机制不畅通;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

  从实际情况来看,官方设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实际利率脱节现象严重,这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尤为突出。伴随央行上半年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贷款额度大幅减少,民间利率不断高企。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央行制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已经难为“基准”。

  地处苏北的泗洪县,因“高利贷”泛滥出现畸形“宝马乡”。虽然这一案例非常极端,但是在江浙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民间借贷异常火爆,而供需的不平衡导致民间借贷的利率大幅高企,月息4-5分,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60%,甚至达到100%以上的借贷利率并不少见。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撰文表示,中国借贷市场可以分为六个层次,利率水平差异巨大:从最低一层的日息到民间钱庄,当铺、小额贷款公司、民间担保公司,进而是信托公司,甚至信用社、城商行,每一层较上一层都在不断放大贷款利率水平。而身处最高层的国有股份制银行所控制的信贷市场,由于市场的力量,一些银行通过各种方式介入了高利贷市场或者通过各种名目提高贷款利率。

  现状倒逼利率市场化

  不仅民间借贷利率高得惊人,一些传统的银行业务也开始出现转向。浙江一上市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在贷款额度减少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利润持续增长的目标,只能提高价格。于是会推荐一些优质客户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而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放给那些愿意付出更高资金成本的中小企业。

  实际上,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银行自身也在寻找市场化的途径来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存款“出逃”到理财,银行大量代销融资性信托理财产品,委托贷款急剧放量……银行表外业务急剧扩张,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为银行业埋下了风险。

  在整体资金趋紧的情况下,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也不断上行,甚至一度倒逼公开市场上调发行利率。受市场需求直接影响的公开市场操作,在今年6月中下旬几乎停摆。市场资金利率高企,央行不得不减少央票发行量甚至停发央票,并且连续提高了央票的发行利率。而此后央行在7月7日再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

  化改革需稳步推进

  虽然6月份曾经出现了市场倒逼央行提高公开市场利率,但是相对于这种被动而为的情形,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多地是由存贷款基准利率向市场利率传导,很少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央行课题组也尖锐地指出了这一矛盾。 “在二元调控模式下,公开市场操作、存贷款利率对于金融市场利率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但金融市场利率对存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限,亟需理顺各种利率的比价关系,疏通利率间接调控的传导渠道。 ”

  目前,我国仍然实行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虽然课题组在文中提出第一步可以将贷款利率下限由现行的贷款基准利率0.9倍放宽至0.8倍。但是对于存款利率而言,措辞却要谨慎很多。

  从我国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来看,已经为其他金融产品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摸索了经验,也奠定了基础,然而作为形式上的关卡,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仍然需要稳步推进。

  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要解决的可能远远不是实现存款利率的浮动和减小利差这些形式上的标志,而是支撑利率市场化一系列背后的经济条件、市场条件、监管条件以及体制条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