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免费的午餐:公司是怎么给福利创新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8 16:13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文|CBN记者 李娜 李蓉慧

  啤酒、酸奶、午餐、按摩椅、桌游……没错,这些你都可以免费取用,并且不附带回报的条件。

  马云给员工发股票,马化腾提供10亿元无息贷款给员工买房住,最近史玉柱也不打算闲着,要给员工在上海松江买地盖房子—看到这样的福利,会不会有一种捶胸顿足,连发三声“悔矣”的冲动?

  不过,也没那么严重。不妨先把目光从住房保险之类的浮云上移开一会儿,来看看这些公司是怎么给福利创新的。

  梦工厂出品的电影《怪物史莱克》(Shrek)和《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算是在国内赚足了眼球。为了有一个舒适的创作环境,梦工厂的员工不但可以享受免费的早餐和午餐,还可以参加电影放映、午后瑜伽、大学艺术课程和每月一次的派对—没错,都是免费的。如果运气好的话,还会接到来自于首席执行官杰弗里·卡森伯格的鼓励电话:“Hi,欢迎加盟梦工厂。”

  户外用品零售商Recreational Equipment(REI)的员工能够获得50%至75%的本公司产品折扣机会,每年还会收到一份礼物,如果报名“挑战补助金”(Challenge Grant)计划,成功后可以获得价值300美元的户外用品。在财富中文网上刊登的2011年美国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排名中,REI列于第九。

  在谷歌—只要和创新沾边,它总是被人不厌其烦地提起—除了有五星级酒店的大厨担任行政主厨,每天不重样地让员工在餐厅里吃到各地美食之外,还有80-20原则,即工作时间的20%可以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更多的公司开始采用较长的工作时间和灵活工作日相结合的机制,然后再去设法满足员工的一些需求以使工作生活更加舒适。

  宝洁有一个叫做“个人离开”的假期:凡在公司工作超过1年的员工,可以因个人的任何理由提出申请,可以是兴趣爱好,或者为了身心放松,也可以是陪伴父母等。申请者可以每3年提出1个月假期的要求,或者每7年提出3个月假期的要求。

  以上陈述的都能归入“别出心裁的福利”范畴内。观察一下可以发现,有一些是以前就存在的,并不特别具有创新意义。它们或者从一个雏形经过了发展,抑或在某个行业内存在时间较长,比如奢侈品公司和运动用品公司的员工都可以享受内部折扣价。另外一些则是新近才有的。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都让公司人感觉工作环境更人性化了。

  这样的福利很难用数字来衡量它施效的范围以及达到效果的程度,况且像免费的早餐、午餐,以及免费的水果、酸奶等这类尤其是和食物有关的消费品,如果不是和其它公司比较,还真难觉得自己公司有什么特别的。

  在传统的福利之外,获得一些创新型的福利总是锦上添花的事。工作也能愉悦身心—虽然要实现它不是那么容易—总是我们追求的至高目标。

  减压

  上班时间也能喝酒?可以的,比如在Yelp和Twitter这样的网络公司。

  《彭博商业周刊》报道说,Yelp在位于旧金山的总部配备了一个“为员工无限量供应啤酒”的冰镇啤酒桶。为了能够保证人们负责任地喝酒,喝了酒的员工必须在iPad上的一个应用里登记,这一应用把他们的每一盎司都记录在列。这其中的逻辑是,由于没有人会想在嗜酒名单上排到首位,所以在工作地点饮酒这一特权不会被滥用。

  日本的一家房产公司也希望通过喝酒增加员工之间的感情,并为员工提供几千美元的“促进交流”活动经费。公司计划为管理20人以上的经理提供每月30万日元(约合2.47万元)的部门聚餐经费;手下员工不到20人的经理则可领到20万日元(约合1.65万元)的经费。日本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下班后喝酒聚会,这样可以帮助员工在严肃紧张的工作环境中缓和气氛。另外,不吸烟的员工每月可获10万日元(约合8244元)的奖金。

  减压通常都是公司人们“自寻出路”的事。如果由公司来考虑这个问题,既可以使其得到解决,同时可能更科学及具有引导性。

  提升职业素质

  其实对于这些好玩的福利来说,公司人们大多会愿意它与工作分离得越远越好。工作已经占据了大脑的多数容量了,难道还要在好不容易“有福可享”的时候看见工作的影子?

  不过从好奇心和成就感这两方面来说,对于新奇的、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人们永远保有好奇心;在目前这种一不小心就陷入乏味的生活里,职业可能是最有可能让人获得成就感的途径吧。

  谷歌的TGIF Party(Thank God It’s Friday),即每逢周五下午,员工可以在公司找一个活动场所,和所有人倾诉一下一周工作的心情。在趣事、糗事、八卦中,新员工做自我介绍,项目团队交流工作进度,这或许也算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培训,而且几乎零成本。

  创新工场借鉴了这项TGIF Party。周五下午1点钟,员工会在相对比较固定的地方集合,比如进门的前台处那块比较大的空间。不同背景的员工介绍自己的经历,然后那几个用户数量增长可观的团队会谈谈心得体会……总之,“你想说什么,大声讲出来”。

  听别人的故事可以满足好奇心,而讲自己的故事可以获得成就感,这个过程最终也不知不觉地提升了个人的职业素质。

  满足爱好

  大多数公司都会把员工的兴趣爱好看成其私生活的一部分,并未对此表示有兴趣。但有的公司却认为,鼓励并满足员工的个人爱好并不是一件坏事。

  在宝洁工作的何智艺参加了公司兴趣小组的New Jazz小组。每周二和周四她都会到宝洁13楼的Fit Center参加课程。这个课程有两个时段可以选择,一个是中午12点半,一个是晚上的时间段,每次大概20人左右。他们请了广州Speed街舞队的领队来担任老师。她感觉在开始练New Jazz后,整个人都会有自信很多。

  学了2至3个月后,在7月12日的“宝洁ER达人秀”上,何智艺就表演了一段New Jazz。

  宝洁位于广州天河的30层办公室里,非工作设施一应俱全,运动、推拿、吃新鲜水果餐和躺在床上小睡片刻都是被鼓励的。在13楼的Fit Center里,除了New Jazz还有Fit Body、Zumba、Sport Yoga等五六种课程。不仅如此,公司还给了员工相对比较弹性的工作制,以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上午10点才赶到公司的员工并不算迟到,而工作时间去做半小时推拿也不会被上司指责。

  这种给予员工更多自由空间的方式,一方面有可能会让员工形成自由散漫的工作态度;但另外一方面,也更有可能让员工养成平衡自己的工作和娱乐的自律性—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的状态中,不能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反而会对工作效率带来负面的影响,并且可能会让员工产生厌恶情绪。

  狄巧

  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

  人力资源总监

  C=CBNweekly

  D=狄巧

  C 公司人可以如何看待这些别出心裁的福利?

  D 首先要看通常哪些企业会有这类福利,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会用这样的方式。这和企业的结构、组织环境等有很大关系,会较多地出现在研发类公司、互联网企业、IT企业等,它们的人员结构比较年轻化。会关注这些的也是很年轻的员工。如果企业里70%以上是40岁左右的员工,他们不会因为有别出心裁的福利而觉得受到激励。并不是说哪个特定什么样的项目(program)就一定好,而是要适配。

  站在这个角度,比如EMC的很多年轻员工,包括很快将有的90后员工,他们会觉得很好。增加交流、社交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可能比发钱更好。EMC有Social Club、足球社团、桌游等,每天提供免费的酸奶和水果,这样的成本摊到每个员工身上可能并不是很多钱,但有助于营造氛围,员工对这样的环境会很认同。

  C 这类新型福利一定可以提升归属感和工作热情么?

  D 对HR来说,有一个双因子理论:激励因子和保健因子。前者更多和业绩挂钩,如奖金、表扬等,激励因子与业绩基本上成正比;而后者如果给得越多,不一定效果越明显,但不给员工就会不满意。这类福利就属于后者,更多是针对环境和氛围。如果保健因子给得非常高,并不表示员工会做到最好。工作环境太舒适的话反而可能员工表现会差,所以还是要找到适当的程度。另外,如果员工的团队精神不是很好,也不能通过这个方式来改善,它只是锦上添花。

  C 公司人对这类福利有决定的主动权?

  D 一般而言,公司有个预算的范围,目的就是文化建设,通常会更多依据员工的反馈和想法制定具体的内容。对公司来说,这不会是非常大的成本支出。为的就是更多人会喜欢它,提供一个平台,做什么项目可以由员工决定。

  C 从公司层面来说,设置这类福利时需要注意什么?

  D 这应该作为管理的一部分。如果在这样一个平台的活动中,得到一些管理层的参与,让他们一起进行某样活动,对于文化建设会更好一些。管理层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渠道收集一些员工的反馈。企业的领导对文化的建设是有象征意义的。他们对员工会有一个更强的鼓励。企业在投入时不要只想到投入钱,同时要投入一些感情进去。

  联系编辑:yanyue@yicai.com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