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红十字会或需体制重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9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赵民望

  郭美美事件的真正平息,必将渗透中国红十字会重塑公信力的每一步。然而,没有一次浴火重生级别的体制再建,中国红十字会显然难以挽回人心,其领军中国公益事业的前程依然可能阴霾重重。

  上述看法似有些悲观,但也确是事实——公众已经对中国红十字会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即便有相关人士的屡次解释,有信息发布平台的推出等等公开透明举措,但是公众的质疑还在继续,观望正在成为公众表示不信任的一致动作。

  中国红十字会的信息发布平台是7月31日上线的,然而这个平台所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再次引发了公众的种种质疑,“很受伤”的红十字会再遇风霜。

  客观来说,公开自身的运作毕竟是透明化的开始,也是化解公众疑惑的正确途径。不过,此时哪怕就是数据上的出入以及准确性上的瑕疵,都会被强烈的不信任感所放大,更何况红十字会匆忙推出的这些数据信息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红十字会不必感到委屈,本就脆弱的信任基础、从来忽视公众参与、没有监督的运作环境,导致的必然是今天这样一种积怨的集中爆发。同时,由于中国红十字会的组织遍布中国城乡,红十字会现在全力自救,不过基层组织的信息披露将是一个未知的变量。

  郭美美事件几乎成为一个分水岭,公众已经暂停掏腰包,各地红十字会出现尴尬“捐赠记录”。在青海省红十字会官方网站的捐助公示目录上,去年玉树地震之后,一直陆续有人向玉树捐赠,包括物品、善款等。而从今年7月份以来,在郭美美事件之后,虽有很多人捐款,但捐款数额仅为1分钱、2分钱、1毛,而绝大多数人捐赠了1元钱。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深圳红十字会收到的社会捐款几乎为零。尽管深圳市红十字会认为这是一个误解,但是7月份捐款数目与之前每月平均5万多元的捐款数字差别很大,环比锐减九成却是事实。

  受郭美美事件影响是肯定的,多地红十字会所获善款锐减均可类比印证。郭美美当然是一个无意识的“建设者”,她唤醒了公民社会的责任意识。

  面对信任危机,红十字会的态度已经端正——“质疑和批评是为了让我们做得更好”,红十字会心里也明白,信息公开是公益组织的生命线。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些透明化举措,应该是红十字会运作回到基点的第一步,而正在酝酿筹建的社会监督委员会,无疑也是红十字会主动寻求社会力量监督的进步。

  红十字会需要重塑形象的“面子工程”,更需要赢得公众信任的“里子工程”。我们能够理解,红十字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益慈善组织,但是,其自身以及全国系统中存在的多种运行体系需要深入检讨,尤其是体制上浓厚的行政色彩,已经不适应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

  红十字会事实上的“政府机构”、组成机构中的“事业单位”等特殊身份,早已超越了公众对公益组织的定位。即便中国的红十字会具有某些特殊性、历史性,就根本来说,红十字会最终或该回到民办官助的路径上来,因为,公平始终是一切社会组织共存共荣的基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