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有关机构预测 下半年消费增长有望逐渐转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9 06:48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李侠

  下半年三大因素的改善将有利于消费增速的企稳回升。一是汽车消费向常态化回归带动汽车消费回升;二是CPI在6月份创下近几年新高后将逐步回落,这有利于减轻通胀高企对于消费的挤出效应,相应的消费会出现波幅反弹;三是在货币政策总量紧缩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消费生成,税收政策的调整将会利好消费。

  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公布。截至目前,已有多家研究机构公布了对7月份宏观数据的预测,有机构认为,CPI或将再创新高。不过,多数机构则表示,今年CPI有望在6、7月份见顶,7月份CPI涨幅可能在6.0%至6.3%左右。下半年随着猪肉价格回落和翘尾因素的减弱,通胀水平将会持续回落。

  通胀的持续高企,极大地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不过,接受采访的专家均表示,下半年促使通胀有所回落的积极条件目前尚未改变,这意味着,低迷的消费增长有望随之触底回升,从而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提供一定的动力。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通胀率一路攀升,至2011年6月,CPI同比涨幅已高达6.4%。在物价不断上行的情况下,居民的通胀预期和收入预期渐趋悲观。瑞信集团近期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受访者认为物价在8月将持续上涨,占总人数比重较6月调查时增加5个百分点,表明中国居民的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强。32%的受访者预计8月通胀保持平稳,较6月调查减少7个百分点,表明6月持中立态度的人现在转为悲观。调查还显示,64%的受访者的购物经历都不愉快。虽然政府强调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但是蔬菜和肉类价格仍在上涨,特别是猪肉。受访者质疑这些措施能否生效。在这方面,保持中立态度的人减少了。调查还显示,居民对他们收入增长和工作稳定的信心受到侵蚀。仅有27%的人不担心收入和工作,而60%的人认为到7月底时工作和收入不确定性很大。7月,对工作和收入持悲观和中立态度的受访者共占73%,比重比6月上升了21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通胀对消费的制约作用正在持续发酵。这种状况在今年上半年已表现得较为明显。由于物价高企,在央行一季度、二季度的储户调查中,只有不到两成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北京市统计局7月中旬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11年二季度北京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8.7,比上季度回落2.0点。上海的情况同样如此。上海统计局7月下旬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上海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7.7,比上季度下降1.3点,比去年同期下降5.7点。从不同收入水平看,二季度,高收入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3.4,比上季下降0.1点;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105.2和103.8,下降3.1点和1点。在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中等收入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幅度较大,表明消费者对通胀的忧虑情绪已由低收入家庭向中等收入家庭扩散。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2011年上半年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疲态尽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8%,不但低于2010年上半年18.2%的水平,在扣除价格因素后,更是只达到11.4%,远低于2009年和2010年同期扣除价格因素后16%左右的增速。

  因此,下半年消费能否转强,一个关键因素是通胀会如何发展。

  综合看,下半年通胀压力将得到缓解已经成为机构的普遍共识,四季度CPI将会出现明显回落。此前,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不出大的意外,6月CPI同比涨幅或已见顶,下半年会有相当大的下降,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为4.8%。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则预计四季度CPI可能回落到4%左右,全年物价涨幅将控制在5%以内。

  陈功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以后,通胀还是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回落的。首先,制造业PMI自4月份以来一直呈下行态势,随着经济增长逐渐放缓,通胀压力能有所缓解。其次,CPI环比涨幅自3月以来一直窄幅波动,最高不过6月份的0.3%,意味着新涨价因素有所消退。第三,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自5月以来进入中期调整,在美联储暂不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QE3)的背景下,短期内没有再创新高的推动力量。由此,输入型通胀压力亦能缓解。除了上述因素外,再加上基数效应的变化,下半年通胀下行的可能性较大。到四季度,如果通胀能回落到4%左右的话,下半年的消费增长应该会强于上半年,从而为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这将有助于中国“稳增长、调结构”的平衡。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度高企,相应的消费对于GDP的贡献和拉动也在趋弱。专家表示,展望下半年,随着政策退出效应的减弱及物价调控效果的显现,消费将会重新回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结合周期性因素和趋势性因素,未来消费将平稳增长并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他表示,下半年三大因素的改善将有利于消费增速的企稳回升。一是汽车消费向常态化回归带动汽车消费回升;二是6月份CPI在创下近几年新高后将逐步回落,这有利于减轻通胀高企对于消费的挤出效应,相应的消费会出现波幅反弹;三是在货币政策总量紧缩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消费生成,税收政策的调整将会利好消费。

  而从周期性因素来看,2008年之后的刺激政策接近尾声,随着开工项目的逐渐完工,投资不可能继续维持2009年以后的高速增长。巴曙松表示,从趋势性因素来看,越过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拐点后,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收入分配从资本向劳动转移;老龄化加速导致储蓄下降,这些变化将使得消费逐渐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