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勾兑老陈醋”持续发酵中 盘点食品业勾兑事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0 07:4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勾兑老陈醋”持续发酵中盘点食品业勾兑事件

  ▲北京某超市,一位顾客在仔细选购食用醋。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摄

  自2011年7月19日央视《消费主张》节目曝光了“停产醋厂专卖包装 来历不明山西醋疑为醋精勾兑”后,消费者被“变味”的山西老陈醋熏了半个多月。随后那句耸人听闻的“市面上的山西老陈醋95%都是勾兑醋”有了官方回应和声明,截至8月8日,媒体也纷纷进行了求证和深思,各种声音不断。其实早在2004年2月8日,山西老陈醋已经度过了一个“黑色星期天”,3家小作坊式的醋厂是以冰醋酸勾兑山西老陈醋而被中央电视台曝光……对此,有消费者表示很无语,“当年出事后也有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种种措施、保证,言犹在耳,勾兑之闻再现,现在是退回到原点,还是退得更远了呢?企业不自律,政府不监管,种种措施,流于形式,造假企业屹立不倒,为什么?只能说我们消费者实在太可爱了。”

  “金名片”纯度不够 怕炼

  “勾兑”事发前一个多月,《山西晚报》在一篇报道中还欣慰地表示“新一代酿醋人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还不忘创新,在树立醋文化品牌的同时,以多元化的醋产品占据全国醋市场……”这是该媒体记者在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西老陈醋集团董事长郭俊陆所建工厂化博物馆“东湖醋园”后所感。而郭俊陆在此次“勾兑”事发后接受《山西日报》记者采访时依然力挺“山西老陈醋”是严格按照工艺规范生产,产品优质稳定,同时呼吁企业要发展壮大,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由此我们也不难品出点“酸味”——真品老陈醋由于销售渠道等原因无法百分百占据市场各个角落,贴牌盗名伪劣老陈醋廉价渗透群众生活导致“醋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被视为山西“金名片”的老陈醋含金量不足让人很无奈。

  这几年,只要山西老陈醋的“醋瓶子”一打翻,山西省醋产业协会会长曹文杰就会被媒体包围,2010年7月曹文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坦承山西醋行业小企业作坊多如牛毛,更有甚者个别小企业、小作坊打着山西老陈醋的牌子干一些非法的勾当,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由于一些小企业制假贩假、并在市场上对大企业形成价格竞争,整个山西醋业生产企业良莠不齐的现状,是阻碍山西老陈醋发展的一大弊病。另有业内人士说,山西醋企业在经过两次大规模的市场整顿后数量已经锐减,行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规范,但从今年“翻新”后再度上演的“勾兑”事件中看出,那些夹缝中求生存的小企业仍然唯利是图,完全不顾及消费者的利益,更没有毁掉“金名片”自己也无生存希望的远见。曹文杰在采访中多次提到了2009年底山西省正式实施的“醋八条”(《关于促进山西醋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醋八条”中有“对分散的小醋坊进行集中连片改造,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作为示范基地推广”的明文规定,至于规定贯彻是否到位,从正在发生的“勾兑”事件来看答案是否定的,是由于条款出台时间尚短,还是监管执行漏洞过多?相信多数人宁愿选前者。

  消费者冷眼旁观 无语

  在连续经历了各知名品牌被爆出种种“丑闻”后,消费者们似乎有了“处变不惊”的淡定,当得知有传言“山西老陈醋只有5%是纯酿造”后,天津的王小姐惊讶的表情只维持了一秒钟,随即就戏谑地反问:“哦,他们也推限量版了吗?”可见,食饮行业的混乱现象已经让消费者无语了,即便传言已被当事人解释为“误读误报”、被省级监管部门“澄清”,但危险因子却已植入人心,大家不说并不代表相信,能出言嘲讽证明还是“在乎”。北京的孙女士是喝粥都爱放勺醋的人,是不是“勾兑”她一闻一尝就知,孙女士觉得其实,大多数消费者尤其是常买醋、爱用醋调节口味的人都是“明白人”,负面报道只是消费参考而已,现在的信息来源很多,什么牌子的老陈醋、哪里卖的老陈醋是好的、靠谱的,大家心知肚明,更多的人急的不是自己买不到好醋,而是一些部门任由假货欺负人,当消费者是傻子!山西人周女士每逢探亲都会把宁化府老陈醋带回京,她说对这次的“勾兑”事件只听了“一耳朵”,对所谓的“95%”惊悚报道表示质疑,周女士认为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醋瓶子”,有疏漏的地方就该加大力度去整治,因为一两次“丑闻”就把国货品牌拉下马,就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吗?作为山西人更作为普通消费者,周女士坚信家乡的特产主流是好的,她希望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行业协会少点“声明”,多点行动去“清理门户”。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酒和污水定律”: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用老百姓的话解释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满锅汤”,凡事破坏起来总要比建设容易得多,酒如此,醋也难逃此定律。记者 赵昀

  (责任编辑:孙丹)

  -相关链接

  食饮行业部分勾兑事件回放

  【白酒】

  时间:2010年1月

  地点:南京

  事件:5个品牌的知名白酒喝起来味道差不多,原来造假分子在用“金六福”酒进行勾兑。南京市雨花台工商分局接到群众举报,会同雨花台公安分局,一举将两个制假窝点依法捣毁,共查处涉嫌假酒6438瓶,货值金额约110万元。

  【香油】

  时间:2010年3月

  地点:河北

  事件:邢台市质监局稽查队接到举报称,宁晋县某村民在自家地下室无证生产“瑞生”牌香油,除长期在本村及邻近乡村销售外,还销往周边县市的个体商店、超市和饭店。执法人员在宁晋县一户村民家的地下室里发现一窝点,经取证核实,该窝点长期用香油精和其他油脂勾兑香油,执法人员当场将其查封。

  【酱油】

  时间:2010年4月

  地点:沈阳

  事件:沈阳市于洪区造化地区一处生产假酱油的窝点里勾兑假酱油变身“名牌”,造假者用山梨酸钾兑上黄原胶、焦糖、工业盐然后加上凉水,装在大品牌的酱油瓶内就变成了“名牌”酱油。

  【鲜榨汁】

  时间:2010年7月

  地点:福州

  事件:福州通湖路某知名私房菜馆,售价48元一扎的木瓜汁,服务员宣称其系新鲜木瓜榨出。但是如果你到实际操作间,看到的则完全是另一景象:工作人员仅使用了几片木瓜,更多的是兑入一种名为“鲜榨果汁伴侣”的橘黄色液体和水。

  【奶茶】

  时间:2010年7月

  地点:江苏

  事件:业内人士称,市场上销售的奶茶不少是用奶精、果粉、茶粉及廉价的珍珠果等物质勾兑而成的,奶茶其实不含奶而是奶精。奶精比鲜奶和奶粉便宜得多,口感较好,奶味浓郁。糖一般用的都是白砂糖,好点的店会用果糖浆,有的小店用蛋白糖,就是糖精,丢一点进去,甜味是白砂糖的十几倍。茶分为茶叶包和茶粉,便宜的茶叶包,一包不到一角钱,没什么茶味,贵的0.3~0.4元一包。

  【高汤】

  时间:2010年8月

  地点:大连

  事件:鸡鸭汤和鸡鸭没关系,业内人士爆料,称不少饭店用的所谓的鸡汤、鸭汤与鸡、鸭无关,而是用食品添加剂调制出来的。这种“神奇”的添加剂名为“一滴香”。

  【月饼】

  时间:2010年9月

  地点:山东

  事件:价值400元一盒的月饼,包装与检验报告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在检验报告上标明的鲍鱼味,在包装上却成了鲍鱼馅,且在包装盒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鲍鱼。工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类经销行为涉嫌欺诈。

  (责任编辑:孙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