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交易所热演并购大戏 境内市场尚不具并购条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0 07:5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全球交易所热演并购大戏境内市场尚不具并购条件

  前不久,德意志证券交易所股东投票通过了针对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的并购案。这两大交易所的牵手,将打造全球最大的交易所运营商,进而改变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格局。

  而在这两家交易所“强强联合”的带动下,全球其他主要交易所运营商也不甘寂寞,纷纷宣布对外并购或并购计划。作为日本最大的交易所,东京证交所目前已对本国第二大交易所大阪证交所提出收购要约。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日前也传出有意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消息。

  全球交易所之间新一轮并购大戏正热闹上演。

  行业竞争促并购整合

  

  全球范围内的交易所并购整合,一方面是迫于新兴电子交易平台带来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为压缩成本、扩展交易平台,希望在新的衍生品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事实上,眼下全球交易所的并购热潮,在去年下半年就已开始隐现。去年10月,新加坡交易所突然宣布,出价80多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的运营商ASX全部股权。紧随其后,在今年年初,伦敦证券交易所与加拿大多伦多交易所的母公司TMX集团宣布了合并计划,这一并购如能顺利完成,将有望打造全球最大能源资源类企业的上市平台。此后不久,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也表示有合并意愿,而这两大交易所整合成为全球最大交易所运营商的同时,也将打造全球最大股票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平台。

  除了交易所自身的整合意愿,从外部看,当前全球经济逐渐步入复苏轨道,给行业整合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其实,2006年至2007年间,全球交易所就掀起过一轮并购潮。其间,纽约证券交易所收购了泛欧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首家泛大西洋金融交易机构以及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交易平台。与此同时,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也将瑞典交易所运营商OMX公司纳入麾下。但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为这场并购潮画上句号。直到去年下半年,全球经济逐步走出危机阴影,踏上复苏之路,各地交易所也开始小心翼翼重新考虑大规模并购。2000年以来至今,全球交易所并购交易总规模已达958亿美元。

  当前,全球交易所之间的并购消息接连出炉,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交易所运营商的加盟。包括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控股公司、洲际交易所、BATS全球市场等在内的多家知名交易所也都表示将参与到这场并购中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控股公司首席财务官阿兰·迪安坦言,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与德意志证券交易所的并购整合,对全行业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大震荡,所有其他交易所都必须制定相应策略。

  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交易所也于近期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前合并运营交易平台,组建起一个仅次于巴西的拉丁美洲第二大股票交易所。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交易所则表示,希望在各市场间建立联系交易平台,计划到2011年底前能进行上市股票跨地交易。

  交易所并购暗礁四伏

  

  尽管交易所整合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且这一进程将持续加速,但整合并购暗礁四伏。就在前不久,澳大利亚政府否决了新加坡交易所对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的收购,称这一并购交易不符合国家利益。这两大交易所的并购暂告失败。

  全球交易所之间的并购,特别是跨地区的交易所并购,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并购方而言,不仅要面对反垄断调查,即便完成并购交易,也会面临文化差异以及裁员压力等重重难关。

  以新加坡交易所对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的收购案为例,由于全球对铁矿石等原材料需求高涨,去年澳大利亚经济在发达经济体中一枝独秀,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也获得了较快发展。而看好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前景,去年10月,新加坡交易所突然宣布对其进行收购。这一计划一经披露,就遭到了澳大利亚政界人士的反对,他们认为收购会造成市场垄断。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斯旺第一时间就此发布声明,对收购计划持严重怀疑态度。直至近日,斯旺再度出面正式否决收购计划,称交易不符合国家利益。

  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而言,导致交易所之间的并购交易流产的最大风险在于衍生品市场的反垄断忧虑。不只是新加坡交易所对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收购失败,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和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的合并,未来也将面临欧洲反垄断机构的严格审查。相关数据显示,隶属德意志交易所的欧洲期权与期货交易所,以及隶属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的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超过90%,两家交易所一旦完成合并,将几乎完全控制欧洲乃至全球市场。

  文化差异也阻碍着交易所的跨区域并购。业内人士指出,新加坡交易所之所以收购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把文化政治环境看得太过简单。此外,交易所并购后,资源整合,成本下降,也将带来不小的裁员压力。业界预计,德意志证券交易所若与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成功合并,或将裁减几百个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交易所并购之路并非坦途。不过,这并没有挫伤当前的并购积极性。新加坡交易所在收购计划被否决后仍表示,未来会考虑以其他方式与澳大利亚交易所进行合作。

  境内市场尚不具备并购条件

  

  当前,全球交易所并购大戏,是否会在我国上演?从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差异化的角度来看,交易所跨区域并购主要发生在欧美市场,与市场的基础和市场文化有关。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我国境内市场尚不具备交易所并购的条件。

  一方面,我国境内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这是交易所跨区域并购最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虽都是会员制机构,但交易所管理层并非会员大会选举,而是由中国证监会任命。从某种角度来讲,交易所在体制上还有着事业单位的影子。这种运营架构,也阻碍了交易所的并购交易活动。

  在前不久举行的 “中国及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论坛”上,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坦言,未来5年到10年内,国内交易所机构整合可能不会存在。目前,国内交易所的问题,还不是资源整合问题,而是发展问题。就期货交易所而言,我国内地4家期货交易所上市的合约品种总共才26个,与目前全球几百个商品期货、上千个合约相比,我国内地市场交易品种还太少。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也表示,现在我国内地期货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面临着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品种创新、交易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来推进期货市场发挥功能。

  尽管眼下,全球交易所的并购热潮对我国境内交易所没有直接影响,但不等于不会带来挑战。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趋于一体化,我国境内交易所已经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近年来,纽约、纳斯达克、伦敦等交易所都致力于吸引我国内地优质上市资源去海外上市。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交易所之间不断地并购整合,世界大宗商品、金融资源的定价权也日益向欧美交易所巨头手中集中。优质上市资源的流失以及定价话语权的旁落,都不利于我国境内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境内交易所提高竞争力。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境内交易所还是要更主动地迎接挑战,除自身建设夯实基础,也要不断拓展视野,走出去与全球其他交易所建立一定的合作,这种合作可能不涉及控制权转让,不会以产权并购的方式出现。

  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就与全球40家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备忘录的签署将会为两地交易所带来包括信息共享、高层互访机制、联合课题研究等业务往来。近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也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产品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 (漫画:吴名遂)

  (责任编辑:孙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