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体制新政阳江票选县委书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6:59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王丽榕 发自广东阳江

  8月9日,广东阳江市阳西县,许培业坦言,当县委书记一个多月,最深的感受是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委书记要想的事情太多了,干部队伍,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很有挑战。”他说。

  实际上,如果没有6月初的那场县委书记的竞争性选拔,46岁的许培业应该还是阳江市财政局局长。他觉得,财政局的工作相对舒服。“那里有一套工作规范,没有很多突发事件来打断计划。”

  这场选拔被誉为“开广东先河”,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符合条件者,皆可报名。7名竞选者面对136名评委做10分钟的演讲,角逐出两名候选人,再由省委、市委组织部门敲定最终人选。

  换而言之,县委书记的初始提名,由市委常委几个领导决定,变成由市委扩大会议全体成员来投票。

  “以前市委书记对初始提名影响很大,现在也只能投一票,等于革了市委书记的命。”阳江市委组织部调研室主任潘卫国笑言。

  许培业人生道路的转折,则从6月2日的那条短信开始。

  “真选吗?”

  那天上午,许培业正在参加“阳春华侨农场的资金分配问题”研究会议,手机来了一条短信:“阳西县委书记位置空缺,市委准备进行公开竞争性选拔。如有意向,请尽快报名。”

  “真选吗?”这是许培业的第一反应,“此前也有传闻,但总是不太相信。”

  前任阳西县委书记已经57岁,不再合适继续提名担任。而从2002年起,阳江便是广东省干部人事改革试点,因此这次竞选,在潘卫国看来,并不突然。

  实际上,公开选拔在阳江,并不鲜见,但是基本上是副职,或是机关部门一把手,县委书记拿出来竞选,还是首次。

  推动这一改革的,是阳江市委书记林少春。“林书记去年底提出来,要以换届为契机,进行改革。”潘卫国回忆道,“不少人担心会引起干部队伍恐慌,但是他认为恰恰相反,能够提倡新的用人导向。”

  此次报名的条件有:全市现任正处级干部、两年基层工作经验、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52岁以下的中共党员。

  报名,还是不报名?

  许培业从1998-2007年曾在阳西任职,从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到县长。“我知道县委书记工作比财政局局长苦,压力大,工资还会减半,但是我在阳西工作过8年多,有感情,一直关心阳西。而且这也是一个锻炼的平台。”

  因此,当天许培业和家人简单沟通后,就去阳江市委组织部报名。

  与许培业同时收到短信的,还有全市其他20名符合条件的干部。最终,有6人报名与他同台竞争,分别是:阳江市住建局局长李孟志、阳西县县长吴红坚、阳江市计生局局长陈平、阳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经勇、阳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梁成满、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谭忠健。

  7名竞选者中,3人有县(市、区)政府正职经历,4人有县(市、区)党政副职经历。

  投自己一票

  6月7日早上,7人收到短信,要他们参加座谈会。集中后,他们才知道是要竞选演讲,而演讲的题目也是那时才告诉他们。

  题目是《阳西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追赶幸福》。潘卫国介绍,题目是市委书记林少春,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丘志勇,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黎泽林三人想出来的,当天早上由黎泽林通知参选人,其他人包括组织部副部长及工作人员在内,事先都不知道。

  “听说要演讲后,不少人当场就蒙了。”潘卫国笑道。

  随后,7人在阳江景湖大酒店“闭关”修炼,一人一间房。房间电话被切断了,手机、公文包等随身用品早被没收了。

  “我身边只有5张白纸、一支笔,还有一份阳西基本情况介绍。”许培业清楚记得那天的情景。

  一切全靠平时积累。根据多年在阳西的工作经验,以及对阳江财政的熟悉,许培业主要从环境、发展、民生三方面来阐述。

  14:30,7人统一前往阳江市委扩大会议会场,并抽签决定出场顺序。然后,他们被安排到另外一个房间,按顺序到会场演讲,演讲结束后便离开。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其他人讲了些什么。”许培业说。

  15:00,陈经勇第一个上场,显得颇为紧张。“他忘记告诉评委自己的姓名和职务。”当时在场的潘卫国说。

  评委有136人,包括阳江市委委员、候补委员,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法院、检察院的“两长”、市纪委副书记,县(市、区)党政正职以及市直正处级以上单位的正职。

  “就是市委扩大会议的全部成员,7名竞选者也包括在内。”潘卫国介绍道。

  实际上,评委到会场之前,也不知道是来投票。“就通知我们去参加市委扩大会议。”阳西县委副书记黄洪轩说。

  许培业最后一个出场,他显得比较淡定。“我没有志在必得的想法,只是把自己的思路讲出来,不值得紧张。”

  “许培业看上去很自信,他一开口,就知道他一直对阳西有关注和思考。”潘卫国说。

  16:35,开始投票。为了避免相互影响,每个评委之间隔了一个空位。

  许培业投了自己一票,“不选自己的话,我就不来竞选了。”

  黄洪轩曾与许培业共事多年,了解他的实力,毫不讳言投了他一票。在他看来,许培业“雷厉风行”、“胸怀坦荡”、“具有创新精神”。

  几年前,阳西县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6000多万元,无法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时任县长许培业注意到珠三角地区已经饱和,许多企业有向外发展的想法,便率先提出与珠三角地区政府共建产业转移园。经过不懈努力,2005年,广东设立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其中一个便落户阳西。此后,当地财政收入一路飙升,突破两亿关口。

  而最触动黄洪轩的是,许培业把团结干部队伍放在第一条,指出阳西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一个时期,阳西的领导班子确实不够团结。”许培业道。

  投票结果当天出来,许培业和李孟志名列前两位。

  一步一台阶

  两名候选人经过考察公示,最后,由市委差额酝酿,并经省委批准,确定许培业当选。

  7月4日,许培业新官上任。之后,他努力践行他的竞选演讲。首先,整顿机关作风,并准备着手制定干部绩效考核机制。他还到全县调研,尤其是发生过群体性事件的溪头镇马村。一个月后,总投资20亿元的佛山博德陶瓷落户阳西,与中山一家上市企业也有初步合作意向。

  8月初,阳江又对4个县(市、区)换届中新进县党政班子副职全部进行竞争性选拔。与县委书记选拔一样,这也开创广东先河。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阳江的做法应该鼓励。“初始提名权是改革的深水区,在干部人事改革中至为关键。”

  这让不少基层官员看到希望。阳西县溪头镇镇委书记陈里焱说:“咱们农村基层干部,说实话没有太多机会和上面的领导接触。以前这是选拔的弱势,现在不一样了,只要在基层踏踏实实工作,有业绩、有能力,就会有舞台,一样能进入组织的选拔视野。”

  但是,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教授认为,阳江的改革有点“半吊子”。因为,最终县委书记不是投票产生,跟以前一样,由组织决定。

  “既然都走到这一步,为什么又走回头路呢?”许耀桐甚为不解。

  “我们不能让只会演讲的人上任,还要综合考虑他们平时的工作能力。”潘卫国说道。

  实际上,贵阳市在县(区)委书记的选拔上,比阳江走得更远,不仅初始提名放开,而且实现票决。2008年,贵阳将4个县(区)委书记职位拿出来竞选,符合条件者可报名参加,经过民主推荐、驻点调研、竞岗演讲(由中央电视台直播)几个环节,最后由贵阳市委委员投票决定最终人选。

  当时,32岁的该市花溪区副区长马宁宇,一下子越过区长韦鸿宁,成为区委书记。这样的改革结果,让人耳目一新。

  2000年以来一直是干部人事改革先锋的江苏省,今年的改革力度也很大。4月,江苏在全省范围内,通过“公推票决”,产生无锡、南通、宿迁3个省辖市的市委书记。

  不过,竹立家认为,提名虽有进步,但是投票环节还是原地踏步,依然是“官选官”,没有实现“民选官”。“让全县党员投票选县委书记不大可能,至少应该有普通党员代表,普通党员对党的贡献,不能仅仅是交党费吧?”

  而让竹立家和许耀桐更为担心的是,改革没有制度化。“地区一把手说要改革,改革就能进行下去,但是下任不一定愿意改革,改革就停滞了。”

  “党代会和人代会应该制定相关条例,县委书记和县长须竞争性选拔,不会因为市委书记调走,以后就不干了。”竹立家说。

  潘卫国认为,阳江长期以来的改革之所以没有掀起大波澜,是因为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不急进冒进。“自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已经成为一股潮流,裹挟在这股潮流中,阳江肯定也会向前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