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昆明宜良打造规模化“鸭子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8:00 来源: 商务部网站

  2009年,宜良县鸭产业协会成立,这是一个半官方性质的协会,由畜牧、发改委、经贸、农业等十多个部门和龙头企业、养殖大户组成,成立的背景就是宜良烧鸭行业很大,管理责任不明确,感觉每个部门都可以管,却都没有有效管理,宜良县虽然在2005年出台了养鸭标准,让鸭产业的源头开始有章可循,但加工滞后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鸭产业发展今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陈文清的身份是宜良县鸭产业协会理事长,他的另外两个身份,是宜良县农业局副局长和宜良县畜牧兽医局局长。他介绍,宜良县鸭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现了三次飞跃,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宜良大量引进北京鸭和技术措施,鸭子养殖数量增加,实现第一次飞跃;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养鸭数量的增加,宜良官方加大对鸭产业的扶持,引进技术,建立鸭绒制品、软包装食品厂,实现从养殖到加工的飞跃;第三次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的变化和生态、健康、安全理念的融入,宜良养鸭业在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以无公害、绿色产品开发和标准化生产的理念,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迈进,李烧鸭、兰老鸭的发展壮大,让宜良烧鸭入选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了“宜良烧鸭”地理商标。

  2010年底,宜良县规模养殖户1100场(户),个体种鸭饲养场138户,饲养种鸭33万只,全县商品鸭饲养量2000余万只,从业人员近5万人,从事白条鸭屠宰加工销售户200余户,从事烧鸭加工销售的近千户,全县建有年加工300吨羽绒、8万余件羽绒被服制品的大小冷库21座,鸭产业产值5.8亿元,成为宜良县一大支柱产业。

  围绕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宜良烧鸭还将继续走下去。陈文清说,曾经有外来企业有意向在宜良投资,但是这些企业想以林地的价格来购买耕地,无法和官方达成一致“我们最终决定扶持本地龙头企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