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表展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01:1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真需要自己的表展吗?本质上,不需要。一定不会是刚性需求。戴手表本身也不是必需的,手机就够用了。
手表的英文watch有看的意思,法语montre则有显示、展示的意思,即被看。手表正是一种看与被看(自看与他看)的混合体。毋庸置疑,它一定是一个人的审美观的表现,价值观的体现,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诸多成熟钟表市场均有自成一格的钟表展。像新加坡,弹丸之地,人家每年都有非常大型的表展。有鉴于此,首届中国国际钟表展,会于2011年9月在北京国贸展览中心与大众见面。
作为一个爱表人,我内心认为中国能有属于自己的表展是非常需要的。因为我看到,起码手表行业已踏入中国时代。举个例子,某举世皆知的顶级品牌年产量的70%被华人消化,销售商都跟在品牌后头要货,只要拿到货就等于赚到了钱!近些年,每次瑞士两大表展上都可以听到全世界正在向中国这个市场倾斜,今年尤甚,很多品牌都在努力为中国市场制作着中国人的喜好:比如功能不太复杂,门槛不要太高;比如做红金表壳的手表,因为中国人喜欢红金那种色泽;比如设计要简约一些,口径也不要很大,因为中国人骨子里还是不能接受大表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市场主导了手表行业的消费,他们的审美观影响了很多大牌,也应运而生了很多经典作品。今天则是中国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期待能有品牌针对中国市场设计的表款,在多年之后成为丰碑式的经典。
反之,达芬奇家居最近不是出事儿了?在这个有些盲目崇尚低调和所谓个性化的时代,很容易被不良品牌钻了空子。我常常批评有些朋友盲目低调,专门找那些稀奇古怪其实很垃圾的品牌,我说您那不叫低调,那叫低智!展览是一种媒介,媒介不光具有传递与展示的功能,还有筛去糟粕这样一种角色。
首届中国国际钟表展会有很多罕见的贵东西。价值基本等于价格,不必不好意思羞羞答答藏着、掖着,价格本身是一种对对象物的品质和稀少程度的描述。越少见和品质越好的东西,一定价格越高。品质是一方面,稀少是另一方面。因为复杂,因为很难做,因为只做了几只或者只有一只,所以价格很高。你说一只表值六百万还是四百万?很难讲。做手表的那点铂金,真打不出几个结婚戒指来;一个明黄花梨交椅,拆了木头烤不出几只鸭子;一个官窑大罐碾碎了,那就是一堆土;天价兽首厉害吧?在欧洲主人家里,原来是挂毛巾的……这次,光是Ulysse Nardin(雅典)一个品牌带来价格超过300万元的表就有七八只,例如天文三部曲之类很多人只在杂志上瞧过图片。他们拿来的是近十年来最重要的大作,很多都是从博物馆里拿出来的,不一定用作销售。
在表界,坚持自我风格非常不容易。像Laurent Ferrier,他的作品很有自己的语言,他坚持手工制作,产量少得可怜,但一直坚持经典风格,坚持机械的美感,坚持在简约之中内涵极为复杂的内核,看上去都很简单,但其实结构超级复杂。虽然这个品牌才出现两年时间,但在国际上声誉极高,拿奖拿到手软,这才是真正低调高贵的表,它们陀飞轮一年才做12只,我身边的四位收藏家一人一个,占掉全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像MB&F也很坚持自我,造型很出奇,很有存在感,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MB&F在别的国家地区已被念叨得耳朵痒,我们知道的还不多;像Greubel Forsey(高珀富斯)也很坚持自己,只做陀飞轮手表不做别的。另外,基本所有制表大师都将悉数出场,他们那些蜚声国际的大作在中国露面,也是首次。对于一个喜欢猎奇时间艺术的人,展会也许可以让他们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作者系《时间艺术》杂志出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