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行最:公益机构需企业化管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16:46 来源: 财新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王行最认为,公益组织仅仅有透明度是不够的

  【财新网】(记者 蓝方)郭美美事件重创公益行业公信力,学界与业界多将此看做推动公益组织公开透明的契机。而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王行最眼中,仅仅有透明度是不够的,公益机构构建公信力首先须有执行力。

  2011年8月11日,在由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举办的“蓟门决策”论坛上,王行最分享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改制经验。

  王行最表示,公益机构要提升执行力,第一环节乃是理顺体制,去行政化成为关键。

  从形式上看,公益机构需要取消行政级别和事业编制,实现企业化管理;

  在筹资与项目操作上,则不再进行行政化募捐和项目实施。王行最介绍,目前不少公募基金会还是利用行政压力进行劝募,人们往往“被志愿”“被劝捐”,同时项目的执行也是从上到下进行落实,涉及层级过多。公益机构去行政化,便需要从原来“大人物”筹资,变为“小人物、专业化”的筹资,打破垄断,同时采用合约的方式执行项目。

  此外,公益机构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关系,也应从“父子关系”改为“报备、合作指导关系”,获得真正独立的人权、财权、事权。

  去官化的框架下,公益机构同时需要构建全新的治理结构,从人权、财权、事权三个层面区分理事会、会长会议、秘书处的权利。

  人事上,公益机构需要合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专业化的团队,改变过去由退休老干部发挥余热的状况,建构起独特的机构文化;财务方面则需要全面预算和公开透明的管理;同时精细化、品牌化的项目管理和品牌推广也十分重要。

  在王行最看来,在“把活干好”的基础上,进而“把干的活说清楚”,提升机构的透明度,方能最终形成公益组织的公信力。

  王行最介绍,公开机构财务信息乃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项目信息。而机构的信息不仅仅需要向行业主管备案,还要向捐赠人、受益人、公众和媒体公开,从结果的透明到项目活动方案、执行过程、实施结果全程透明。信息公开的渠道则应该更加多元化且接近受众,除了官方指定的发布平台,还包括行业自建的信息披露平台,以及机构自身的渠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