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砸钱不是危机公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01:02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鲍伯·皮卡德

  默多克新闻集团丑闻、红十字会信任危机、达芬奇家居涉假事件……无论是公共机构还是商业企业,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所引发的危机让当事人“手足无措”。

  缺乏“危机预防”意识的机构往往引来媒体们的“刨根问底”。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新闻集团作为媒体本身遭遇信任危机之时,也不得不用公关辞令进行搪塞。默多克的证词明显有排练痕迹,因为他不停在说“我不能告诉你什么什么,但我可以告诉你什么什么”。

  在很多人来看,公共关系行业的要旨是购买媒体甚至收买媒体或其他要害部门,通过金钱或广告或其他方式堵住传媒记者或要害部门的悠悠之口,以期帮助企业隐瞒真相,减少损失。《2011年“危机预防”全球调查》报告显示,那些经历过危机的公司认为,收入下降、削减开支、公司声誉受损成为最重要的前三大影响。因此,这也解释了某些企业机构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能隐瞒就隐瞒。

  事实上,用钱来解决问题往往行不通。不管是召回、食品安全,还是火灾或者其他,最好的措施就是把事实公诸于众,然后通过透明的渠道让所有人得知,这更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建立。

  公关界有一个事件发生60分钟内的CAP法则:C(concern)就是关心,表示你对这个事态的关注;A(action)就是动作,就是针对这件事情我们将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什么样的动作,让公众能够了解到进一步发展的情况;P(Perspective)就是观点、视角,就是说我们对于这个事件的看法和视角,我们要把它分享给公众。这三方面的表态才能让公司建立一个沟通中的最初形象。

  以日本的地震为例,实际上地震之后很多天,日本政府发布新闻、看法、行动,花了不少时间。公众希望不应该是几天或者是几小时,应该是非常迅速的,比如说一小时之内做出非常迅速的判断。这样的当事人才值得信任。

  中国的企业和西方的企业在观念上有所不同。中国企业更在意Face(面子)多过于接受Facebook用来传播这样的想法,他们对面对新媒体并且参与其中比较不适应,甚至是恐惧。

  不过,想要什么“经典案例”走捷径是行不通的。在危机公关这一行里,最成功的案例通常是不为人们所知的,因为这些问题一旦产生,公关公司就会相应地积极监测问题的发展态势,同时也积极准备和各个方面进行沟通,使得态势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因为双方的保密协议,这些案例不是被很多人知道和了解,反而是一些比较失败的公关案例,或者不是非常成功的处理,会四处扬名。

  博雅公关亚太区总裁兼CEO

  http://www.zgjjzk.cn/blog/ceo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