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港大宋敏:人民币回流不是坏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7 19:45 来源: 财新网

  人民币有序、可控、透明回流,可增强人民币持有动机,对内地金融体系亦不会冲击很大,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财新网】 (实习记者 苏昕琪) 中央宣布多项措施帮助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宋敏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重点在于其可兑换性、流动性和升值期望,实现人民币有序、可控、透明回流,拓宽人民币FDI渠道是促进其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宋敏认为,前一段人民币业务发展较慢,主要因为放得不够开,发行债券的机构还比较少;虽然贸易融资开放后,有一部分可用人民币进行融资,但总体宽度仍不够大;人民币FDI还没有开放,如果开放,一般企业通过债券或银行贷款,让钱回到内地,市场就会慢慢做起来。

  此前有人提出不应让人民币太快回流,但宋敏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有一定过程的,只有来去自由才能让人民币在外有更多自由。如果出去了永远不能回到大陆,流动性受到限制,持有人民币的动机就不那么强。

  又有观点认为境外人民币回流对大陆市场有风险,宋敏表示这种说法有点夸大。回流的人民币相对内地货币供给只是九牛一毛,香港目前人民币存款在5000亿元,相对内地七八十万亿的M2根本不算什么。

  宋敏称,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央已意识到回流不是坏事,只要是有序和可控的、过程比较透明的回流,对内地金融体系不会冲击很大。人民币在境外的交易和用途比较小,如果有一个比较有利合理的渠道可以回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则相当快。

  对香港来说,中央的一些措施“应该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鼓励”。宋敏指出,现在上海、新加坡、伦敦都在争做离岸人民币业务,香港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香港一国两制下,可控性比较好;其二,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又是国际港口,有地理地域优势;三是业务范围广,除贸易转口外,还有债券、融资、贷款等,经贸活动与大陆更加紧密。

  但目前香港“池子里的水还不够深”,要真正成为业务中心,就要让更多企业,包括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能够在香港发行不同债券,增加交易量。如果交易量和流动性足够充分,市场就会起来。

  宋敏总结到,人民币国际化与内地金融改革息息相关,外有国际“游资”压力,内有利率自由化牵涉的利益分配问题和相关阻力,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需要时间,过程可能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快,香港可以尽力争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