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10年来最严重骚乱敲响英国安保警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7 20:23 来源: 上海侨报

  暴乱突袭 华商忧“奥运掘金”泡汤

  本报记者/刘浩

  一场因种族歧视引发的骚乱于8月6日在英国上演,这场被称为英国至少10年以来最严重的社会骚乱蔓延多个地区。随着大批警力投入,至10日,各地区的骚乱趋于平静。

  截至记者发稿时,骚乱共造成4人死亡,约数千万英镑经济损失,并有2250名骚乱分子被警方逮捕。

  骚乱让部分在英华商遭受损失,一度让华商经济上及心理上都出现短期恐慌和蛰伏,而即将到来的伦敦奥运,始终都是那根触动着华商的最敏感的生意神经。

  暴徒洗劫如野兽 华人超市遭殃

  “无知的暴徒简直就是野兽,他们打砸抢烧,用暴力行为宣泄对当今社会的不满。”留学生小崔透过租房的窗户目睹了对面一家商店在骚乱中遭遇的浩劫。

  小崔的租房位于发生骚乱的伯明翰市,她早早收到骚乱的消息,便与室友躲在租房内“避难”。

  “街上不断走过穿戴严密的青年,他们三五成群,几分钟功夫就有20多人从我们这里经过。”透过窗户,小崔观察着外面的动态。

  “不好,对面的商店被砸了,这些人把商店的橱窗打碎,五六个人冲进去轰抢里面的财物。”小崔说,对面是一家她与室友经常光顾的服装店,“估计这家店主也收到有骚乱发生的消息,所以当天并没有开门,但从我们这里能看到店里面有店员在走动。”

  “我跟室友在不停地祈祷店员别受到伤害。”事后,小崔得知,暴徒冲进去后威胁店员将钱物交出,否则将烧毁店铺。店员交出1000多英镑的现金才幸免一难。“英国在我印象中一直是很好的国家,就这样被乌合之众毁了。”

  记者从当地的唐人街和华人聚居区了解到,在此次骚乱过程中,包括伦敦、曼城等华人较多的城市,华商总体上受到的冲击不大,仅有零星华人遇袭事件发生。

  8月8日下午,伯明翰市中心Southside地区的一家华人便利店惨遭30多名暴徒洗劫,损失惨重。

  超市老板娘告诉记者,事件发生时,她看到街上有几十个人向店铺方向走来,便急忙冲进店铺让在店里打工的留学生关门,但平时看上去结实的铁门难抵暴徒的猛踹。

  “原来是一大群黑人。”在30多名人高马大的暴徒面前,束手无策的老板娘和留学生只能蜷缩在角落里,眼睁睁看着他们洗劫店铺。“他们主要目标是店里的烟和酒,然后把收银机也抱走了。他们没看到什么感兴趣的货物,就将货架统统给推倒。”

  由于及时躲藏,老板娘和留学生并未受到任何身体伤害。她们在暴徒走后及时报警,但久久未有警察出现,“估计是警力不足”。据留学生小李回忆,抢劫时有一名白人一直在门外喊“动作快点”,洗劫过程约持续了两三分钟。随后,他们又将目标转向隔壁的超市。在随后的清点中,店铺损失大约500英镑,而小李的苹果手机和电脑则被抢走。

  郭先生在伦敦西三区Ealing经营一家名为“厨艺”的中餐外卖店,在8月8日晚的骚乱中,他的店被砸。警方第二天早上封锁现场,他被迫停止营业一天。“不仅店铺被砸,我的车也被烧毁”。

  郭先生向记者回忆说,一家距离他外卖店不到20米的24小时便利店被暴徒烧毁,屋顶被彻底烧穿,令看到的人都心有余悸。

  白天红火晚上冷清 中餐生意短期受影响

  尽管市中心遭受了严重的骚乱冲突,但伦敦的中国城并未受到直接的打砸破坏。羊城小厨餐厅服务员告诉记者,8月8日晚,他们的生意受冲击最大。当晚从8点至12点,共停电4小时。

  为了维护华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华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伦敦华埠商会于8月9日召开紧急会议商讨相关事宜。会议提醒华商加强商户间的联系,一旦发生事故,商户要联动起来、共同应对,如情况严重,需暂停营业,一切以保命为首。

  骚乱的平息并未清除华人心中的恐慌,面对可能再次发生的骚乱,不少民众纷纷控制出行时间,这让华商生意饱受白天与夜晚带来的巨大落差。

  现在,中国城白天里未见异常,餐馆、超市依旧如骚乱前那样挤满了熙攘的顾客,但随着夜幕降临,顾客明显比以往减少,店铺门庭冷落。记者从送外卖的华人小张处了解到,“白天生意暂未有任何影响,餐馆客流如潮,但晚间7点过后,行人游客逐渐散去,餐馆生意也逐渐冷清。完全不像以前。”

  “晚上就餐的客人较往前减少了至少三分之二,大家都怕再出什么状况。”羊城小厨的服务员说,估计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记者发现,平日营业很晚的一些华人超市也提早关门。一位华人超市老板张先生说:“中国城有很多员工都是住在骚乱区,现在晚上顾客少,为了员工的生命安全,晚上早点歇业也是必须的。”

  记者调查发现,所有华商都对未来发展表示担心。“英国政府虽然平息了事态,但所采取的措施并未真正缓解社会矛盾。”

  骚乱源头未铲除 华人成作案目标

  记者从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处获悉,目前英国治安形势渐趋平静,暂未收到有中国公民在骚乱中受伤的信息。中国大使馆提醒旅英中国同胞保持警惕,尽量避免前往事发地区和夜间出现,并及时与国内亲友保持联系。

  近些年来,英国经济因金融危机并未出现实质改观,而在英华人却凭借自己努力逐渐赢得经济上的发展。因此,华人总是给人“有钱”的印象,导致华人频频发生被抢、被盗事件,同时,各种针对华人的恶意竞争严重影响正常经济秩序。长期的怨恨会不会让华人成为骚乱的攻击目标,各种猜疑让华人惊恐万分。

  在英从事贸易进出口生意的陈建刚告诉记者,大量华人入驻英国必然引起当地民众不满。“双方在文化上、对工作的态度等方面都有不小差异,导致歧视及生意上恶性竞争频频发生。”

  陈建刚说,华人取得的成绩被当地人看做是一种掠夺,“这种长期积存在当地人心中的不满,很容易被触发而爆发。此次骚乱以文化教育薄弱、未就业的青年为主,说明了事态起源于社会深层次的矛盾。”

  就业率的直线下降导致当地犯罪率的提升,而华人为首选目标。陈建刚回忆说,他的店铺就遭遇过两次入室盗窃,丢失过一台电脑和少量现金。“当地有专门针对华人的偷盗团伙”。

  华人超市陈老板则感叹,来到英国的十多年间,治安环境不断恶化。“街上经常看到有偷盗的年轻人,明目张胆到超市中偷取货物的人也不少。”他说,他自家的超市玻璃被砸坏两次,“报警无果,只能自认倒霉”。

  记者走访发现,谈及所处的生活环境时,众多华人纷纷对现在的治安秩序不满。而随着此次英国近10年来最大规模骚乱的发生,更是加剧了这种恐慌。

  中英贸易学者胡彬认为,华人在所在国的过快发展,必然会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如果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违法行为的话,更会激怒当地人。因此,他提醒说:“华人要珍惜现在所取得的成绩,遵守当地法律,尽可能地融入当地社会。”

  筹备业委会,两千个业主两千个主意

  鞋城形同虚设的物业服务、日渐萧条的经营情况引起了广大业主的极大不满。在采访中,业主们反响最大的集中在三点:首先,在业委会尚未成立、没有业主授权的情况下,开发商和千曹物业没有资格“引进”所谓“管理公司”,将招商和物业服务“转包”给他人。其次,对于目前商城一楼A、B区相连的中庭部分,这条被业主认为是全体业主共有的公共通道上,出现了多个违章建筑,代替了原来规划中的公益设施如导购台等。再次,鞋城要尽快确定新的经营方向,业主们要自己选择新的招商机构进行招商,使商铺尽快开起来。

  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前提是2000多个商户、1800多位业主必须先成立业主委员会,才有和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对等交涉的法律主体。

  6年来,美籍华人陈珊(化名)把每一封关于成立鞋城业主委员会的邮件都保存起来。她在越洋电话里告诉记者:“我没法经常回国,只能在业主的QQ群里看着国内业主在维权时遭遇种种困难而干着急。”

  今年3月,陈珊收到一些业主倡议召开业主选举大会的邮件,却遗憾地无法参加。上个月,她又收到呼吁为申请成立业主委员会进行签名的邮件,“3月份的业主选举大会结果递交到房管所,房管所又说申请成立业委会要有超过95%的业主签名授权,我就手写好签名传真给他们,业主要维权就要靠自己。”

  陈珊所说的“他们”,是一群为了成立业主委员会而自发聚集在一起的业主。穆易(化名)因为最早参与维权而被业主们认为是“临时业主代表”,实际上承担了“业委会筹备委员会”主任的工作。

  穆易在2006年购买了鞋城位于地下一层的一间商铺,“总价19万多元,建筑面积17平方米,实际只有6平方米。”不久,他发现,在前几批业主购买商铺时的宣传活页上宣称,地下一层是提供给商家的仓储空间。

  随着鞋城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穆易成为最早站出来维权的业主之一,后来加入的业主自然而然地把他当成联系人,2年多来,他的手机不知道有多少次被询问情况的各地业主打爆,“最多的一天接了5个小时电话,耳朵疼得受不了”。

  在维权中,有人无偿地把自己的闲置商铺作为筹备业委会的临时办公室;有人每周末到这个办公室义务值班;有人义务为业主选举印刷选票,一个一个地通知1800多个业主。

  但穆易和他的伙伴们也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有冲动的业主主张通过静坐等方式向政府施压获得快速解决,并希望有身体残疾的业主打头阵以避免“可能的麻烦”;各路江湖神仙辗转和穆易取得联系,提出由他向业主推荐,一旦获得招商授权后给予他一定的回报;甚至有业主私下里找到也在寻求业主授权的酒店用品管理公司,提出以入干股的代价帮对方“搞定多少业主”……

  2000多个商户的鞋城俨然成了一个波谲云诡的江湖,穆易告诉记者:“我现在只能谨慎地对待每一个人和事,因为我不知道对方是出于什么目的。”

  即使如此,穆易仍然很清楚:“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首要的都是尽快成立业主委员会。”一些逐渐失去耐心的业主已经开始琢磨,把商铺分割群租?租给洗脚房?只要能减少损失就行。在维权者“两千个业主两千个主意”的无奈中,专业市场的形象就要变成无序的大杂烩,这对鞋城今后的招商杀伤性更大。

  在我国现行的相关法规中,只规定了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成立业主委员会,而对于分割式产权的商业项目,仅表述为“参照住宅小区成立业委会的情况”。今年3月,鞋城业主自发召开业主选举大会,因为没有经费和场地,数百位业主露天填写了选票。但即使是穆易进行了正式的书面通知,按有关规定必须派人参加辖区内住宅小区业委会选举的街道方面却没有派人参加这次业主大会。在将选举结果递交到嘉定区房管局第二办事处的一个月后,业主们获得的答复是,申请成立业主委员会,必须有超过95%的业主签名委托。又是一个多月的忙碌,当穆易等业主把搜集到签名委托递交上去后,这次的回复是没有具体期限的“请耐心等待”。

  各方回应

  管理公司:自诩“资深”举不出代表作

  与此同时,酒店用品管理公司以“展示批发酒店用品”为规划的招商工作进行得也并不顺利。为了获得业主授权,这家公司不得不一个商户、一个商户地去谈。按照他们和第一批商户之间签订的委托招商合同,到今年6月底,如果还得不到95%的业主的委托,那么已经签订的合同也将作废。这意味着这家公司一年多来的等待和工作成为零。

  截至记者发稿时,这家公司自称只获得75%业主的授权,但却仍未离场。公司负责人周先生的苦水并不比业主少:“我们也希望成立业委会,就算我们退出,前期垫付的电费等费用也要和业委会算一算。这几天下雨,三楼中庭漏雨,是我们拿钱修理的,业主都不交物业费,没有业委会也不能动用维修基金,你说这个钱我们找谁要?”同时他强调:“再说,我们也是业主,我们购买了商城1700多平方米的商铺,这都是有产证的。”

  记者询问,开发商兆地地产是否与该公司有委托合同?都委托了具体哪些内容?酒店用品管理公司仅回答:“是开发商请我们来招商的,业主联系名单也是他们提供的。业主们闹得太厉害,当地街道也希望有人接手。”

  在随后对开发商、当地街道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两方对酒店用品管理公司的招商管理能力比较有信心。该公司自己也宣称对商业项目有丰富的招商和管理经验,但当记者询问有何代表项目时,该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无法提供任何一个楼盘名称,最后坦言:“闽商集团最初是做钢材和金融的,这次进入这个领域是个尝试。”

  这也解释了为何相当多的业主不信任这家酒店用品管理公司的招商规划。记者在鞋城一楼走访,一位老业主回忆:“鞋城是2007年4月正式营业的,第一年比较火爆的,一楼有位置好的店铺,不到10个平方,4月28日开业当天卖掉几百双鞋。当时搞销售抽奖,头等奖是一台大彩电,上午开门不到两个小时就被抽走了。这里地段很好,业主自己经营收益也会不错,为什么要以5年、每年6%的收益委托给酒店用品管理公司?”

  但酒店用品管理公司的周先生却认为这个包租价格很合理:“商业地产的收益政府指导价是不低于4%,如果正常开业,这里的水、电、管理等成本摊到每平方米每月至少250元,再加上6%的收益,你算算这要租到多少才可能?我知道有些人说敢承诺8%的收益,业内人都知道,这里不是南京路,8%等于是‘打白条’。”

  今年6月,未能取得95%业主授权的酒店用品管理公司决定在鞋城的二、三层中庭搭建展示台,展示自己在酒店用品领域的实力,并允许一个福建人在一楼中庭搭建快餐厅。大部分业主认为这是侵占公用区域,双方剑拔弩张。

  开发商:搞业委会的人将招人恨

  与此同时,酒店用品管理公司以“展示批发酒店用品”为规划的招商工作进行得也并不顺利。为了获得业主授权,这家公司不得不一个商户、一个商户地去谈。按照他们和第一批商户之间签订的委托招商合同,到今年6月底,如果还得不到95%的业主的委托,那么已经签订的合同也将作废。这意味着这家公司一年多来的等待和工作成为零。

  截至记者发稿时,这家公司自称只获得75%业主的授权,但却仍未离场。公司负责人周先生的苦水并不比业主少:“我们也希望成立业委会,就算我们退出,前期垫付的电费等费用也要和业委会算一算。这几天下雨,三楼中庭漏雨,是我们拿钱修理的,业主都不交物业费,没有业委会也不能动用维修基金,你说这个钱我们找谁要?”同时他强调:“再说,我们也是业主,我们购买了商城1700多平方米的商铺,这都是有产证的。”

  记者询问,开发商兆地地产是否与该公司有委托合同?都委托了具体哪些内容?酒店用品管理公司仅回答:“是开发商请我们来招商的,业主联系名单也是他们提供的。业主们闹得太厉害,当地街道也希望有人接手。”

  在随后对开发商、当地街道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两方对酒店用品管理公司的招商管理能力比较有信心。该公司自己也宣称对商业项目有丰富的招商和管理经验,但当记者询问有何代表项目时,该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无法提供任何一个楼盘名称,最后坦言:“闽商集团最初是做钢材和金融的,这次进入这个领域是个尝试。”

  这也解释了为何相当多的业主不信任这家酒店用品管理公司的招商规划。记者在鞋城一楼走访,一位老业主回忆:“鞋城是2007年4月正式营业的,第一年比较火爆的,一楼有位置好的店铺,不到10个平方,4月28日开业当天卖掉几百双鞋。当时搞销售抽奖,头等奖是一台大彩电,上午开门不到两个小时就被抽走了。这里地段很好,业主自己经营收益也会不错,为什么要以5年、每年6%的收益委托给酒店用品管理公司?”

  但酒店用品管理公司的周先生却认为这个包租价格很合理:“商业地产的收益政府指导价是不低于4%,如果正常开业,这里的水、电、管理等成本摊到每平方米每月至少250元,再加上6%的收益,你算算这要租到多少才可能?我知道有些人说敢承诺8%的收益,业内人都知道,这里不是南京路,8%等于是‘打白条’。”

  今年6月,未能取得95%业主授权的酒店用品管理公司决定在鞋城的二、三层中庭搭建展示台,展示自己在酒店用品领域的实力,并允许一个福建人在一楼中庭搭建快餐厅。大部分业主认为这是侵占公用区域,双方剑拔弩张。

  开发商:搞业委会的人将招人恨

  在电话里简短地回答了“房子卖完了,和我们没关系了。我们现在还在管已经是出于社会责任心了。”之后,兆地地产董事长金一鸣不再接听记者的电话,而对记者关于“你们还在管哪些事?有何权利管?兆地为何引进酒店用品管理公司?是否有权利引进这家管理公司?”的提问,金一鸣都拒绝回答。

  兆地副总经理项先生则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有些业主就一门心思要做鞋类批发,现在看来是做不起来的。酒店用品管理公司做展示区就是要给这些业主看看他们的实力。那些张罗搞业主委员会的人,以后要被人恨的。因为小业主人太多,意见无法统一,这样拖下去,酒店用品管理公司走了,也没人愿意再接收这个项目,到时候业主损失更大。”

  而对于这些违章建筑的租金收取,酒店用品管理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现在一楼中庭的麻辣烫、老鸭粉丝汤和一个食杂店,几家的总租金每个月不过2万元钱,和我们垫付的物业成本相比,杯水车薪。有业主说这些店铺违章,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即使来了新的物业公司,交接时前期的物业成本肯定要算的,还不是他们业主出吗?现在抵消一点有什么不好呢?”

  所属街道:业委会恐难逃意见分散之痛

  记者致电上海国际鞋城所属的嘉定区真新街道现代服务业办公室的张主任,他坦率地告诉记者:“目前来看,成立业委会是当务之急。我们非常希望这件事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你想,如果需要多次举行业主会议,1800多个业主即使只到场50%,那要多少人?我们不能不考虑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而且从维护业主利益角度出发,我们街道也是支持成立业委会的。就我个人来说,我是担心即使业委会成立了,在鞋城今后的经营定位上恐怕也很难统一2000多个商户的意见。我们街道辖区内,类似的商业项目有4个,这是有前车之鉴的。有时候我替业主着急,商业地产产权只有50年,去掉开发建设的时间,这样一年年耽误下去,业主们还能有多少利益呢?”

  2000年以来,分割式产权商业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引起的类似问题层出不穷。国家在2008年出台政策,规定此种项目,开发商必须拥有至少30%的产权,以避免今后意见纷仍无法统一的情况。

  截至发稿时,记者获悉,嘉定区有关部门已经裁定上海国际鞋城一楼中庭搭建的快餐店是违法建筑,并责令其拆除。但鞋城业主成立业委会的申请仍未得到批复。而另一个消息更令人担忧,记者获悉被勒令拆除的快餐店老板是通过抵押房产贷款几十万元装修了这家餐厅,如今一分钱没有赚回就要拆除,意味着他将血本无归,走头无论的老板情绪激动,多次透露想一死了之的念头。生意冷清的上海国际鞋城仍无法维持稳定。

  记者手记

  死了也不卖的悲歌

  即使公用部分产权不明,各方推脱职责,但对于那些渴望以资金博出一个未来的购房人来说,上海国际鞋城仍然是他们不愿意放弃的。两年来,为了维权、筹备业委会,穆易接触了形形色色的购房人,其中一个业主让他记忆特别深刻:“这个阿姨本来是给这里附近商城的商户送外卖,商圈里其他商业项目的极高人气让她惊叹不已。上海鞋城项目开盘时,她东拼西凑了首付的钱,购置了一间商铺。她和我说,虽然现在还贷、还债很艰难,但就是看好这个地方,无论如何都不会卖掉鞋城商铺的。”

  这种“死了也不卖”的架势,凸显出把人生转运的希望全系于一间商铺的民资困境。

  在上海鞋城的小业主中,最多的是有点闲钱投资期待升值的小老板和东拼西凑购买商铺希望借此机会翻身的打工者。对前者来说,他们的资金本来是中国实业发展的最好资金源之一,从生产领域到流通流域,等得起财富创造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民间投资活跃的近几年,民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都证明,这种和温饱、基本教育没有冲突的民间资金是民营经济勃兴的中流砥柱。而因为不完善的管理和制度,使这种资金长时间卡在某一环节,对经济的伤害显而易见。而后者投入的近乎于赌徒翻身的资金,犹带有一种悲壮的意味。投资环境大好的时候,这些钱会成就“命运大变身”的传奇,投资环境严苛的时候,这些钱和其背后的人绷得紧紧的,倒真是容易导致不稳定。所以说,完善的制度和管理造就宽松的投资环境,而宽松的环境则是缓解社会不稳定的最佳减压器。

  延伸阅读

  英国骚乱经过

  时间:当地时间8月6日晚间开始

  起因:伦敦一个名叫马克·杜干(MarkDuggan)的男子在出租车里被警车尾随后拦截,现场发生交火,杜干中枪死亡,一名警察受伤。

  进展:8月6日晚间,敦北部托特纳姆地区约有500人走上街头要求“正义”,随后与警察冲突,示威演变成骚乱。

  8月7日晚至8月8日,骚乱蔓延至伦敦北部恩菲尔德地区、东部哈克尼区和南部布里克斯顿区。

  8月8日,伦敦刘易舍姆、佩克姆、克罗伊登区和克拉珀姆区发生骚乱。

  8月9日,英国城市伯明翰、利物浦爆发骚乱。伦敦骚乱首次蔓延到其他城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