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织是慈善事业的方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03:1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祝乃娟
近日,在尚德诈捐与中非希望工程丑闻当中,公众质疑这些公益机构收取额度不等的管理费而不进行监管的行为,似乎开具发票与收取管理费成为一种商业盈利模式。
按照现行相关章程,慈善总会、青基会收取一定比例管理费是合规的。实施项目必定需要产生一定费用,项目实施费用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捐赠的善款。人们对管理费的疑问,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专业化程度远远不够,人们常潜意识地认为行善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但其实这并不是慈善的全部面貌,现代慈善事业将慈善定义为一种事业,它必须专业化,从事慈善事业的组织和人应该是专业的,完全要求他们不求报酬是不可能的。
这些组织具有着官方背景,令人们很容易产生各种质疑,比如管理费。但人们真正纠结的是,善款是否用到了应该用的地方,并且项目实施与进展能否最大程度地向公众开放,这也正是它们努力转型的重要方向。
转型要求它们成为社会上真正的第三组织,具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与政府、市场保持一定距离,这也决定了它们必须成为专业化的慈善公益组织,只要善款得到了合理使用、善款执行情况公布于众,那么组织实施项目、人员成本产生的费用收取就是合理的。问题就在于它们是否真的行善,并且令公益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
尚德诈捐的脉络基本上已经明朗化,比如夸大捐赠价值以及利用免税政策,慈善总会的监督显然不到位。“中非希望工程”项目中,实为“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有限公司”,募捐时却只称自己为“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显然也不是什么人为疏忽。
本世纪初,青基会就启动“希望工程农民工子女助学进城计划”,2003年教师节期间,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市一所接收务工农民子弟学校,指示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教育部等六部委随后指出要“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
近日,北京关闭了24所打工子弟学校。在行政决策依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像青基会这样志在教育方面努力的基金会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青基会说此次中非项目并未向国内公众募捐,但投入这个项目势必会分散青基会有限的人力资源。如何确保它们自己所说的工作重点、如何确保公益资源(也包括基金会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很重要的。这也正是公众除了透明度以外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