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移民之子衣锦还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10:07 来源: 南方周末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静雯 记者 陈楠 刘斌
骆家辉大使上任的第一次“隆重”亮相被提前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抵达厅。2011年8月12日,骆家辉一家五口拎着大包小包抵达北京机场,一个华人面孔的“正部级”领导出行,居然没有红地毯、没有鲜花、没有欢迎的人群、没有车队……一下子吸引了许多中国人的目光。
其实,大多数的大使,包括中国的驻外大使的上任也并不张扬。骆家辉的引人注目,不仅仅因为他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还因为它们现在代表一个外国——美国。
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骆家辉当然了解这关注的意味。他反复强调,“我是作为一个中国移民之子站在你们面前,代表我的出生地美国”。
一百多年前,他的祖父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前往亚美利加讨一份像样的生活;现在,骆家辉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代表衣锦还乡。
三代塑造的“美国梦”
抵京后第三天,美国使馆举行了一场只对美国、中国(包括台湾)记者开放的见面会,上百记者蜂拥而至。
骆家辉在官邸的庭院中发表了简短演说,介绍他的家人。他和夫人李檬在官邸的小院里,准备饮料和点心。因为记者太多,骆家辉一家人始终处于记者的包围之中。或许,在接受驻华大使的提名时,他已经做好被媒体刨根问底的准备。
现年61岁的骆家辉,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三代中国移民。20世纪初,他的祖父从中国广东乘船抵达美国,在距华盛顿州州长官邸一英里的地方找到一份服务员的工作,一百年之后,骆家辉从西雅图最贫穷的住宅区走出来,一路走进了华盛顿州长官邸,走进了美国联邦政府。
骆家辉的父亲骆荣硕,打过二战,曾参与过诺曼底登陆这样的著名战役,退役后也没找到工作。因为1940、5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十分严重,华人在教育、就业方面都受到歧视,骆荣硕只能以经营餐厅、杂货店为生。正因如此,当唐人街的算命先生告诉骆荣硕,他的儿子中会出现一个著名人物时,骆荣硕觉得他是在“开玩笑”。
骆家辉的母亲是香港人。5岁之前,骆家辉并没有学过英语,平常和家人说广东话。骆家辉的青少年时代赶上美国民权运动,移民反歧视、争取平等权利。骆家辉能够在1960年代末进入耶鲁大学读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权运动的成果。
在拥有“美国梦”的少数族裔家庭的观念里,教育和知识是他们梦想实现的唯一途径,对骆家辉来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政治悟性”成长史
骆家辉能在美国政坛升至高位,当然也需要“政治悟性”。
他对政治的热情,是在担任国王县副检察官时被激发出来的。在为当地的候选人助选时,骆家辉发现自己迷上挨家挨户地上门拉票。在州议会高等教育委员会工作一年后,他萌生了想法:为什么自己不去竞选呢?
1982年,骆家辉参与了华盛顿州众议院议员席位的角逐,成功当选。
在当州议员最初的几年间,骆家辉时常表现得像一个愤激的煽动者,四处树敌。渐渐地,他意识到建立共识的重要,他学会了用极富进攻性的说辞解释他的法案,然后令各方达成一致。最终,他成为华盛顿州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在这个职位上,骆家辉为自己赢得了善于编写预算的美誉,并被普遍认为是一颗正在上升的政治新星。也许就是在那时,国会议员或者州长成为他下一个奋斗目标。
1996年,骆家辉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州长。此时的骆家辉,从政的哲学依然“带有中国特色”——不停工作。他常常一天的工作16个小时,他的办公室被称作“最晚熄灯的州长办公室”。他洁身自好,从来没有传出任何工作或道德上的丑闻。
骆家辉为人称道的政绩来自经济方面。在他的州长任内,华盛顿州增加了25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降至历史低点,企业利润屡创新高,专为老人、儿童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则降至全国最低水平,华盛顿州被评选为全国管理最完善的5个州之一。
1994年,骆家辉迎娶了漂亮的华裔女记者李檬,在外人眼里,作为白手起家的第三代华人移民,骆家辉什么都有了。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物质成就,甚至一个美满家庭,骆家辉成了名副其实的“美国梦”代言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对南方周末记者,“骆家辉身上有了一种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美国精神。”
就连2003年骆家辉宣布放弃竞选第三任华盛顿州长时,都是典型的“美国式”的。他说:我的妻子刚刚怀孕,我们开了4小时的家庭会议,商量究竟是要第三个孩子呢,还是第三任任期。最后,我们选择了孩子。
美国公民骆家辉
在14日的媒体见面会上,骆特别强调了自己的身份:“我的父母、妻子、孩子以及我本人,都代表着美国,也代表着美国的自由、平等与希望。我以官方身份,作为服务于总统和美国人民的美国驻华大使,将代表的正是这些永久的希望和价值。”这是骆家辉再次向中国人表明“他是一名美国公民”。
骆家辉的提名和到任,得到了美国在华企业由衷的支持,因为在美国商务部长任上,骆一直是他们利益最坚定的捍卫者。奥巴马在宣布对骆家辉的提名时说:“他在北京,美国公司就能指望他在中国领导人面前代表自己的利益。”
2009年11月,中国政府发布《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为了鼓励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政府采购优先考虑本土自主创新品牌。美国企业对此感到焦虑,认为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会影响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扩张。骆家辉积极回应了美国企业的这一诉求,用之取代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2010年中美第二轮战略对话美方的第一诉求。
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夕的一次国会听证会上,骆直言将尽一切手段敲掉中国的贸易壁垒……,并随时准备在对话失败的情况下诉诸WTO。
在今年5月2日即将卸任商务部长之际,骆家辉依然在就此抨击中国。
虽然美国在华企业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不是个问题,但这却是美国那些尚未走出国门的制造业的政治诉求。在这个问题上,骆家辉同样是个鹰派。
2010年6月23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听证会上,骆家辉在中方6天前才言明此段时间并不适宜谈论汇率问题之时,仍然强硬表态:“人民币币值被低估,这是毫无疑问的。在法律要件齐备的前提下,商务部在涉华贸易救济纠纷中,会展开汇率补贴调查。”
骆家辉不遗余力地撬开中国市场大门是为了提振美国经济、降低失业率。2010年1月,奥巴马在后危机时代提出“出口倍增计划”,希望到2015年美国出口成倍增长,为国内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根据估算,美国每出口10亿美元,就会增加国内6000人的新增就业,那么完成200万新增就业岗位的计划需要增加约3333亿美元的出口。作为世界上最强劲的增长的市场之一,扩大美国对华出口是美国“出口倍增计划”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
在骆就任商务部部长期间,美国对华出口上升了34%。另有数据显示,这段时期,中美贸易摩擦不但没有减少,次数和强度反而增加。
经过2009年和2010年的大起大落,中美关系直到今年年初胡锦涛访美后才归于平稳。“但是,中美之间的问题一个也没解决”。袁鹏认为。由于深陷债务危机,且面临2012年总统大选,美国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处理美中关系,在袁鹏看来,“中美关系可能会处于某种漂流的状态,骆家辉在这个关键节点到来,对稳定两国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来中国前,骆家辉做了不少功课,除了表示要向洪博培看齐、努力学习汉语而外,骆家辉还把基辛格的经典著作《关于中国》列在书单的头条。
不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牛新春也提醒说,不能高估驻华大使的作用,“大使在对外政策的决策中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除非他跟总统、国务卿的私人关系很好。”
履新的骆家辉没有太多“磨合时间”。本周三,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这无疑是骆家辉上任后的第一场“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