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十二五海工装备将迎来井喷期 市场空间巨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18:41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 记者 毕淑娟 北京报道

  日前,《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获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其中明确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目标为国内市场满足率60%以上,较以往大幅增长。同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也已在征求意见阶段,有望在10月前出台,将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据有关研究预测,目前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容量每年约为400亿到500亿美元。在我国,伴随着对海上油气等资源的开发投入,预计未来五年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规模每年都将超过500亿美元(约300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将为相关企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海工装备发展重点明确

  21世纪是属于海洋的世纪。仅以石油资源为例,中国海洋石油平均探明率仅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率仅为10%,随着中国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海洋这个“聚宝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根据《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要突破海洋深水勘探、钻井等装备核心技术,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促进产业体系化和规模化发展。

  《规划》提出,“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突破深海装备关键技术为重点,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各类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发展思路。

  与此同时,要坚持“面向需求、突出重点,总包牵引、专业发展,合理布局、完善体系,依托骨干、培育品牌,着眼长远、增强储备”的发展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未来发展重点也基本圈定。

  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透露,海洋工程装备要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为主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制造业。围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与辅助服务等环节的需求,重点发展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其关键设备与系统,掌握核心关键设计建造技术,提高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海工装备市场空间巨大

  7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5057米水深,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这表明我国载人深潜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将为我国海洋资源探索奠定坚实基础,并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虽然目前整个船舶市场不景气,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却是前途远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包张静告诉《中国联合商报》。

  对此,国信证券研究员郑武在有关研报中分析说:“海洋石油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比例不断提高,待开发的海洋油气田数量远远超过正在建设的油气田,故需要更加庞大的钻井平台保有量,以支撑不断扩大的开发规模。预计全球海洋工程装备每年全球市场容量超过1000亿美元,并将长期保持增长。”

  另外,“我国30%以上的自升式平台已经超过30年船龄,由此产生安全隐患和钻井效率低的弊端,未来更新需求将逐步增加。钻井船在超深水领域比半潜式更有优势,未来占平台总量的比例将提升,对半潜式平台形成一定的替代。”

  郑武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市场机会众多,而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相关企业逐步具备了基础设计能力,并能够以总包形式制造先进的超深水钻井船,国际市场地位不断增强。虽然我国海洋工程企业与韩国、新加坡企业相比,在项目管理、制造工艺、关键设备配套等方面仍有差距。但目前韩国、新加坡企业在手订单十分饱满,2013年订单数量接近2007-2008年顶峰水平,产能趋紧,“这有利于后续海洋工程订单转移到中国。”

  据悉,国内部分石油企业已获准于“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再建设5000万吨石油产能,此举带动的海洋工程装备总投资将超过2500亿元。中集集团、中国船舶、振华重工等在内的众多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有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