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夺回油脂市场定价权需从源头抓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22:45 来源: 粮油市场报

  □本报记者 张广普

  在发改委对“限价令”和涨价审批的辟谣声中,憋了大半年的油价终于还是开涨了。据对国内主要的19个食用油品牌的统计显示,相对于7月下旬,价格平均增长2.37%,个别品牌零售价涨幅超过10%,新一轮的食用油价格上调已势在必行。

  考虑节前消费旺季和超市卖场跟风提价的因素,目前食用油涨价的幅度似乎还在消费者接受的范围之内,然而,后市又将如何?笔者持悲观态度。

  从去年11月底开始,国家为稳定食用油价格,实施向大型食用油加工企业批量定向销售低价大豆的策略,先后两次共实施定向销售合计562万吨大豆,2011年初又定向低价销售50万吨菜籽油。

  虽然众多中小企业对此颇有微词,但不可否认,这种变相的限价手段,对平抑食用油价格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过去的大半年里,食用油价格基本趋稳。

  最近一段时间,业内盛传国储将继续定向销售国产大豆。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从2008年国家启动大豆临储以来,国储系统总计收购了大约1100万吨国产大豆,扣除去年11月底以来定向低价销售的国储大豆,接下来再经过定向销售400万吨国产大豆之后,那么国储剩余大豆估计仅为140万吨左右。

  有人担忧,今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国储将出现不足,下半年对国内食用油的调控能力将减弱。届时,进口成了惟一的选择,国际大豆价格将再次因中国需求而涨价,如此一来,食用油价涨就不可避免了。

  笔者认为,定向销售是平抑油价的无奈之举,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定价权问题,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我国虽为食用油消费大国,但其定价权却在国际粮商手里。”仅益海嘉里旗下品牌就占有国内小包装食用油超过50%的市场,而且同时拥有巨大的原料优势,在我国油脂市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其产品的价格涨跌常常是油脂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表面上看,我们对食用油没有定价权的原因是对原料没有定价权,即原料大豆80%依赖于进口。但仔细观察,还不仅仅是原料问题,外资凭借资本和品牌等优势,从原料供应、期货贸易、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等,已对国内食用油基本实现全链条控制。

   可以肯定的是,民生产品定价权丧失,不但民众要付出更多的生活成本,而且政府也要为此付出很大代价。食用油安全是粮食安全的一部分,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安全问题。

  著名媒体人冯海宁曾经提出:要想重新夺回食用油定价权,简单地说,首先要及时扶持大豆种植,我国本来就是大豆原产地,有种植的基础,现在欠缺的是扶持。其次要用好《反垄断法》,从食用油的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进行反垄断调查;再者,还要发展期货市场,建立产业预警机制,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我们要确保食用油定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笔者认为,要夺回食用油市场定价权,不仅要运用法律手段和期货杠杆,更重要的是从油脂产业的上游入手。

   首先,坚持多油并举,扩大油源。我国目前大豆对外依存度太高,可以积极发展花生油、菜籽油等的压榨生产,保证国内压榨原料自给自足。

   其次,加大对油料种植的扶持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保证油料作物的种植规模和产量。

   第三,通过政策鼓励广大中小油脂企业做大做强,培养一批区域内知名的民营油脂品牌,使油脂市场品牌多元化,从而稀释外资市场占有率,慢慢夺回市场的定价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