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卖家的,更是买家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0 00:30 来源: 中国经营报刘晓午
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亮丽,但股市跌跌不休,目前A股整体市盈率约为17倍,已经低于2005年6月时998低点前后的市盈率水平。
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
综合各方面,股市下跌的原因在于多方面,第一是宏观紧缩政策出台;二是国际环境不佳,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蔓延。除了以上基本面的原因之外,笔者认为,价格的波动来源于供需关系,一方面包括增发、大股东减持和IPO在内的股票供应持续快速增加,另一方面,资金进入又由于信心渐失而不断减少,供需关系自然出现逆转,这或是股市跌跌不休的根本原因。
2008年熊市中,中国股市上市了不到40只新股,2009年全年上市新股不到60家。从2010年开始,新股开始大扩容,新上市347只新股。2010年,A股市场融资总额达到了1.03万亿元,较2009年的4609.54亿元大幅增长123%,成为全球第一大融资额的股市。
然而,在中国经济表现较好的背景下,A股市场也成了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进入2011年,在银行信贷收紧的背景下,企业融资转向资本市场,新股发行并未放缓,截至目前,已经上市了200多只新股,同时增发、配股大有超过2010年之势。
新股发行无可厚非,股市是一个资源配置优化器,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于成长性快的中国优秀上市公司,既可以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时,投资者也可以与优秀上市公司一起成长,获得回报。然而,由于股市定位的偏差及新股发行制度的畸形,催生出今日股市和上市公司的各种怪现象,不可不察!
其一,新股发行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高超募资金的现象严重,股票发行供应超过证券市场和投资者承载能力。前车之鉴有中石油、中国建筑的高价发行,后有海普瑞的巨额超募,自上市之日起,这些上市公司就踏上了回归发行价的漫漫熊途。同时,新股发行存在明显的潜规则,上市公司、发行机构还有认购机构结为利益群体,推高发行价,将一级市场泡沫推向二级市场,最终让股民买单,股市成为名符其实的“少数人士的印钞机,广大股民的绞肉机”。
其二,上市公司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过低。在成熟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大面积分红,投资者买股票可以赚取高于银行利息的股息,进行长期投资,与上市公司一起成长。但中国股市却完全相反,统计显示,有约30%的上市公司在2010年不分红,30多家上市公司连续十年成为“铁公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不断上涨。A股上市公司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过低,促使投资买股票只是为了获得价差,最终也只能通过卖出股票获利,因而A股投机氛围浓厚。
截至目前,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数量已上升到2200多家,用了20年时间走完了美国资本市场几乎2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股市市值膨胀了4.5倍,但上证综指10年仅仅上涨了25%,不仅远远落后欧美发达国家股市,还落后于过去十年通胀增长率。
这些数据无疑证实,大量资源通过股市源源不断流向了融资方上市公司,而投资方却亏损累累。
以上种种,不胜其数。这些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股市定位出现了问题。20年前,股市在成立之时,就承担为国企脱困服务的历史任务和定位,至今,并未有多大的实质性改变,因而融资功能一直大于投资功能。如果强调融资功能,那么这个市场主要是为上市公司服务,政策制订者和参与主体制订的各种制度和体制将偏向上市公司,如推动上市公司高价发行,发行审核条件的松与严也会倾向于上市公司,至于退市政策,则更成为天方夜谭。如果投资功能大于融资功能,那么,监管者会严格审查上市公司,通过多种调节,避免发行价格泡沫,平衡二级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同时规范信息披露,加强监管力度,营造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投资环境。
有媒体戏言,“一句话,要相信尚福林主席,更要相信市场”。但更要追问的是,中国股市到底为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