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必要性被质疑 机构冷对“保交所”申办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0 00:3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李慧敏

  日前深圳宣布加入保险交易所申报行列,至此保险交易所的申办呈现北京、上海、成都和深圳四地“竞筹”的态势。不过,与四地积极争相筹办保险交易所的热情相比,保险机构对此并未显露过多的热情。

  业内人士表示,保交所的设立并非一哄而上的事情。就目前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保交所的实际意义和效果仍值得商榷。

  四地抢建保险交易所

  据报道,深圳保监局在7月底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申报设立深圳保险交易所,让“保交所”的话题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此前上海和四川均已提出申办计划,而北京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2009年12月10日获北京市工商局批准。

  实际上,上述四地的保交所在筹建计划当中,经营方向各有侧重但表述起来也时有调整,充满了不确定性。

  “目前北京保交所仍在筹备阶段,未来希望对再保险业务和保单贴现业务进行研究和探索。”北京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回复。

  上海保险交易所课题组组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表示,上海筹建保交所动因不外乎此三项:一是为了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二是为改善保险的落后状况,三是保险市场发展越来越需要规范的交易场所。“上海主营方向将确定为再保险和举债再保险,交易主体是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以及客户。起步时除部分保单转让业务可以个人参与,其余业务不会有个人参与空间。”徐文虎强调。

  深圳最初传出的信息是“类似于一个产品交易所”,让各家保险公司的保单可以在该平台自由流通,从而解决保险产品的流动性。这一主打方向在最近的说法具体化为“或开展再保险交易以及保险衍生产品交易,交易主体是保险公司与其他机构之间进行的大宗交易”。深圳金融办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交易所的建立对于整个行业乃至于一个城市金融中心地位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上海在做,深圳也要做”。

  而仿照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四川拟设的保交所将以“巨灾保险作为切入口”,进而覆盖中部地区。

  机构冷对

  在四地争相申报设立保险交易所的热闹中,保险公司似乎一直游离在焦点之外。机构人士不仅对此关注度不高,对保交所筹建的时机、必要性、主营方向以及未来的营运预期也多持保留态度。

  “筹建保交所,理论上没问题。国际上有劳合社,在中国应该也可以有。但就中国目前保险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看,需要考虑保交所在现阶段出现适合不适合。现在讨论还有点儿远,不如探讨销售渠道上的改革来得实在。”泰康人寿有关人士如此表示。

  中国人寿有关人士则认为,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商业主体,追求的是利润和实际效果,从商业的本质去看待保交所设立的意义和价值,“几地申办保交所,主营方向都还没确定,在看不到实际意义之前,保险公司不会更多地参与讨论”。

  而对设立保交所的必要性,业内不少人也心存疑虑。“保险公司本来自己交易的好好的,为什么还要花钱到交易所去交易?即便中介机构也进场交易,但好的资源不会进去,只能是质量差的业务会拿进去交易,既然如此,交易所存在的意义何在?”一位保险中介机构负责人如是直言。

  中国保险交易所平台的搭建能否达到国际化运作标准?业界同样存在期待和质疑。

  “交易所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机构,是否具备解决国内再保问题和自身风险问题的能力,是判断一个保交所存在价值的基本标准。”太保一位机构人士表示,“我们的保险需要再保的时候,作为保交所,它应该能跟国际顺畅做对接。如果它还要拿出去另找再保渠道,那意义就不大。这个平台如果不能吸引国际大牌参与,那从起步就注定了未来。”

  难度很大仍需探讨

  “筹办保交所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经过非常严格的论证。”作为上海保险交易所课题组组长,探索6年之后,时至今日,徐文虎仍然觉得任重而道远。

  徐文虎表示,上海保交所既要结合世界保险交易所的长处和基本规律,又要借鉴成熟的证交所、金交所的一些特点,还要适应保险本身的发展特点。多种要求的叠加,想建成有中国特色的保交所就难上加难。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王国军对此亦有同感。王国军认为从中国保险业的现状来看,最大的难点在于找到大的盈利点和盈利模式,“眼下四地披露出来的主营业务方向,有的在保险公司甚至在中国还是空白点。”

  记者就保单贴现业务采访北京多家保险公司的结果印证了王国军的观点。中国平安有关人员在遍查各部门业务范围之后表示,目前中国平安没有保单贴现这项专门业务。甚至相关业务人员也没听过“保单贴现”的说法。

  中国人寿有关人员表示,这既不属资产管理的业务范畴,又不属保单借款范畴,也没有专门科目,目前还没发现有这样的业务需求。

  从市场来看,对保交所业务的支撑度也不乐观。王国军表示,以北京保交所为例,未来定位做再保险业务和保单贴现业务并非易事。保单贴现业务的尝试难度在于,不仅在实务上和法规上还存在障碍,而且作为业务主体的个人,把有价证券拿出去从一些机构包括保险交易所里获得资金,在国内没有意识也没有习惯。市场成熟到一定程度会催生这样的业务出现,但是现在作为开拓者去探路显然困难重重。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为154亿元左右,占同期国内财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仅为4%左右。短期来看,再保险市场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需求不旺,交投不活跃,保险机构的参与热情也会随之打折扣。

  “巨灾风险证券化应该说有可能性,也可以去研究生产这种产品,但是在现在中国保险市场上并没有证券化产品的需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说。

  英国劳合社

  劳合社本身不接受保险业务,只为其成员提供交易场所。卖方(提供保险保障的承保人)与买方(代表客户购买保险的经纪人)面对面地洽谈业务。劳合社承保的业务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6%的业务来自再保险,财产保险占23%,人员伤亡保险占20%。

  纽约保险交易所

  成立于1980年,是一个非股份公司的保险人社团组织。主要业务包括三类:一是各种类别的再保险业务;二是美国之外的各种直接业务;三是国内的直接业务(被纽约自由贸易区拒保的业务),但绝大部分是再保险业务,直接业务极少。 

  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

  1997年在纽约设立,是一个专门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巨灾风险交换、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等买卖的场所。用户能调整他们的风险分布形态,用来交易的有效风险可以在电子系统上“公告”,交易也能在电子系统中商议和完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