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限”将至无牌企业如何生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05:56 来源: 金融时报

  立铭

  5月26日,央行公布了首批27家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即俗称“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名单。根据规定,9月1日之前不能满足支付牌照条件的企业将不能继续从事电子支付业务。

  “大限”即将来临,未获得“牌照”的企业将如何继续生存?

  近年来,我国电子支付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据易观智库EnfoDesk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973亿元,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98.7%。另据不完全统计,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注册用户已突破7亿,日交易额亦超过30亿元。

  庞大的市场前景催生了不少业者“淘金”电子支付行业,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数量达到300多家之多。易观国际的数据则指出,今年一季度,支付宝以45.4%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财付通和银联网上支付则分别以20.3%和11.7%位列二、三名。

  如果说在5月26日央行颁布“牌照”之前,国内300多家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尚处于百花争放的状态,那么现在,电子支付行业将迎来新的竞争格局。

  由于央行规定9月1日之前尚未取得“牌照”的企业将不能继续从事电子支付业务,届时这些企业将不得不退出市场,他们留下的市场空白,很快会被少数先拿到“牌照”的企业占领,后者将得到进一步壮大。

  业内分析,以“牌照”为契机,整个行业竞争格局将被重新洗牌,未来有可能会形成强者更强的局面。

  对于那些难以在9月1日大限来临之前拿到“牌照”的第三方企业而言,要想不退出市场,并能依然分得一杯羹,准备出路成为必然的选择。

  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因为递交申请材料的时间较晚,9月1日之前肯定拿不到牌照了。但因此而终止公司业务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考虑与一些能提供电子支付的银行或其他平台合作,解决支付通道的后顾之忧。

  一位电子支付研究专家亦表示,没有申请到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以变化身份,寻求与具有电子支付资格的机构合作,解决其在大限之后的生存问题。从现实情况看,无牌第三方与有牌第三方的业务合作,短期内后者可以提供银行渠道支持,但长期来看,考虑到前端市场的竞争关系,尤其是作为各家公司核心资源的用户信息不具有共享性,此类合作的可行性、稳定性有待观察。考虑到银联的银行卡组织地位和平台性运营特点,或许可以接纳这些无牌照第三方支付公司。

  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表示,中国银联欢迎更多企业或机构参与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据专家分析,由于中国银联拥有强大的银行卡跨行支付通道,以及完备的银行卡交易业务规则和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第三方企业迅速提升支付服务能力。而且,大树底下好乘凉,银联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也是很难得的资源。

  在具体合作模式上,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有关高管表示,银联的特长是跨行交易处理即转接清算,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接入银联后,可以做到差异化分工,由银联提供一站式全通道的银行资源,支付公司则可以专注于商户专业化服务,专注于前端产品的开发创新以及商户拓展,深耕行业,提供差异化的互联网支付服务,提高自身竞争力。

  该高管还表示,对第三方公司而言,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应该说是一种高性价比的选择,可节省与上百家银行逐个协商联调所需的时间,享受到统一的资金结算服务,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中国银联日前推出了两款银联无卡支付产品———“银联在线支付和互联网手机支付”。截至6月8日,中国银联已与157家银行签署相关业务协议,并已有60多家银行接入无卡支付服务平台,支持中国银联推出的两项无卡支付产品。预计到今年底,200多家银联境内外成员机构将陆续实现接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