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理财收入“扮靓”中报短期产品仍受诟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05:56 来源: 金融时报

  薛亮

  记者薛亮到8月19日,已有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等中型股份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1年半年报公布中报的各家银行均展示了不俗的业绩增长,其中银行理财业务的高速发展继一季报之后,再次成为银行定期报告的“亮点”。

  据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上半年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7.05万亿元的发行规模。

  多家银行理财销售成倍增长

  今年上半年,央行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并2次加息,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进入历史高位区,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存款竞争趋于激烈、资金的成本和收益走高,这都给商业银行的资金组织和运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与此同时,在输入性通胀和结构性通胀的交叉作用下,我国CPI逐步走高,实际利率持续呈负利率状态,企业和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火爆态势。理财业务的发展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加快调整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

  从已经披露半年报的5家银行看,上半年理财销售可以用“倍增”来形容:浦发银行上半年理财产品销量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150%,各项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实现手续费收入4.68亿元,同比增加3.54亿元,增长310.53%;光大银行理财业务管理资产规模1616亿元,理财产品累计交易量5055亿元,实现理财中间业务收入5.3亿元;深圳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在同业中保持领先,零售银行理财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67%;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发行规模均出现快速增长,其中新发行理财产品1263款,销售规模4031.8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银行报告期内公布,该行场内黄金交易量合计56.52吨,白银交易量5839.33吨,交易金额623.20亿元。

  创新成重要推动力虽然,客观环境变化推动了理财业务在上半年的火爆,但不可否认,银行主动或被动加大对理财等中间业务的创新力度,也确实使得银行的整体业务结构更趋合理,中间业务的贡献度大增。

  上半年,各银行不断加大理财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报告期内,浦发银行自主开发理财产品388款,新增引入基金、证券集合理财产品116款,保险产品10款,并引入一对多基金专户产品4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1款;民生银行也表示,上半年重点研发保障性住房理财产品、证券市场理财产品等。

  此外,资产管理和托管类产品在上半年大放光彩。光大银行半年报称,资产管理类产品余额达4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7亿元;深圳发展银行上半年与70家金融及公司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托管规模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迅猛,市场份额稳步提升,1~6月份,累计实现托管费收入2497万元,同比增长203%;报告期末托管净值规模68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3亿元,增幅达80%。

  除产品创新外,网银渠道等新型渠道的大力推广也成为上半年银行理财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行报告上半年网上银行销售能力大幅提高,已成为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主要渠道。民生网银渠道销售理财产品突破2000亿元,比2010年全年增长179%。业界普遍认为,网银渠道的发展对节省客户成本、减少社会资源消耗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效弥补了中型股份制银行物理网点不足的短板。

  高增速下争议不断

   银行理财业务的高速发展基于银行创新能力的体现,能够推动银行业务结构转型,但也有很多业界专家对此深表疑虑,认为“高增长”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银联信总经理符文中表示:“近阶段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激增的最重要原因是银行目前很缺‘钱’。年内央行6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又严格控制银行存贷比,使得银行对于存款的迫切程度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而人民币理财产品已成为各银行对此项业务角逐的主战场。”

  事实上,此前有银行业人士也表示担心银行理财业务的目的似乎发生了偏离。他认为,银行理财顾名思义应该是代客户理财,从而赚取费用,而不是为了达到银行吸收存款的目的,大量发行短期产品。换句话说,现在银行理财更多的是在为自己“理财”。

  据多家相关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期以下的产品绝对超过60%,而这些产品的收益也确实在“水涨船高”。“这种现象容易引发期限错配带来的兑付风险,其根源就在于银行理财的目的不明。”该人士表示。而据普益财富的消息,上半年已经出现了某银行一款30天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情况。

  对此,符文中认为,银行理财业务应该独立于银行整体业务,理财部门不应作为银行内部的一个二级部门。大多数先进国家的理财业务是以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运作的,以实现专业化管理。理财产品的经营模式应向基金运作管理模式转变,并逐渐走向基金化运作模式,银行应针对不同受众群的风险偏好,设计和经营丰富多样的理财产品,而不是以信贷资金、债券等投资标的物来确定产品运作方式。

  此外,要从“传销”式的理财服务方式向真正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模式转变。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负收益的情况,曾经导致理财客户出现过激行为,究其根本是因为产品本身和销售方式没有针对性。理财产品开发设计的初衷应该是服务大众,这就需要银行了解不同客户群的需求及其风险承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发售理财产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