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问题血燕戳国标痛处 专家直指食品安全法不健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3 01:58 来源: 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陈青松

  8月中旬,浙江市场被检出万盏血燕亚硝酸盐严重超标,顿时舆情哗然。

  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对北京、广州等地的燕窝生产厂家、专卖店、超市进行了走访调查。除了产品下架、消费者退货外,“行业标准滞后”这一关键词再度被推上前台。

  骨汤粉、豆浆粉、勾兑醋……2011年以来,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事件不断。但每一次媒体曝光后,相应领域国家标准缺失问题均日益凸显。正如行业专家所言,燕窝国家标准的缺失,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制不健全的又一个缩影。

  名不副实的血燕

  燕窝,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名贵食材,按颜色分为血燕、黄燕和白燕。血燕因为颜色鲜红、营养丰富、产量稀少被视为燕窝中的珍品。

  8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根据工商机关集中开展燕窝市场血燕产品专项清查行动,得到血燕抽检报告为:全省各零售店问题血燕达20万克,约3万多盏,平均亚硝酸盐含量达4400毫克/千克,最高亚硝酸盐含量超过11000毫克/千克,超过标准350倍之多,产品不合格率高达100%。

  公开资料显示,亚硝酸盐为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结晶的化工产品。亚硝酸盐具有毒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含有过量亚硝酸盐的食品将会增加患癌风险。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浙江省工商局了解到,这次抽查的血燕主要来自国外一些地区。浙江省工商局经检处副处长陆立权认为,整个浙江市场的血燕主要是从广东、福建等地购入,而广东、福建的燕窝,它的原产地主要以马来西亚为主。

  执法人员通过对国内一些血燕经销商进行调查,发现这种亚硝酸盐超标的血燕根本不是天然形成的。

  一些经销商承认,在杭州市场上销售的血燕其实是在作坊里对白燕窝进行熏制或染色后形成的,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亚硝酸盐。

  记者从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获悉,2008年从马来西亚进口的燕窝是0.379吨,2009年是6.218吨,2010年是8.689吨,2011年1至6月是5.068吨。

  一名马来西亚华人介绍,中国市场上血燕的年消耗量目前达到了两三百吨,即便有天然血燕,产量也是少之又少,怎么可能实现年过二三百吨?其中的玄机不言自明。

  企业不认同抽检结论

  在此次浙江省工商局对血燕的抽检中,知名的“燕之屋”等4家公司11批次的血燕产品“榜上有名”。

  8月19日,《中国企业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北京多家“燕之屋”专卖店,负责人均告诉记者,目前专卖店只有白燕窝在卖,产品价格在1000多元至20000元不等,但没有血燕销售,原因是“该产品正在配合国家工商部门的检测”。

  记者又走访了北京多家超市的保健品货架和大药房,都没有发现血燕窝。“血燕窝”仿佛一夜之间在京城销声匿迹。

  广州同康药业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所有燕窝都不销售了,但并不知晓具体情况。

  北京庆和堂参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公司已将所有燕窝产品下架退市,并接受消费者退货要求。

  同样被曝光的还有广东鹰皇参茸制品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新品展示区除了白燕礼盒外,还有血燕礼盒以及燕窝的简介、产地、用法用量、血燕的阐述。但记者多次致电该公司,总机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中国企业报》记者登录药房网查询燕窝的相关信息,在“商品搜索”一栏输入“血燕”后商品显示为零。而输入“白燕”,则显示极品白燕在售。

  记者又登录淘宝网搜索,没有找到有关血燕产品的任何信息。但搜索“白燕”信息时,却显示“找到相关宝贝9518件”。据淘宝卖家透露,由于血燕假的多,查得严,无人敢卖。

  而针对浙江省工商局对血燕的调查结果,多家涉事燕窝企业辩称,由于燕窝产品目前并无国家标准,因此不认同浙江省工商局的抽检结论。

  面对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调查结果,全国最大的知名燕窝连锁机构“燕之屋”回应称无法认可。

  8月16日,燕之屋品牌部经理沈晓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所销售的血燕产品中亚硝酸盐系天然形成,并非人为添加或染色,且亚硝酸盐具有可溶性,血燕一般经过36至48小时的清洗、浸泡,然后炖煮,即可将该成分的含量降至标准范围内。

  沈晓聪还表示,燕窝产品目前并没有国家标准,加之干燕窝是原材料,没有任何添加剂,浙江省工商局参照食品添加剂的标准,明显不匹配。

  对沈晓聪的这一解释,一位业内人士明确表达了不同的观点:燕窝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大部分消费者实际上并不懂得该如何清洗、炖煮才能将燕窝的亚硝酸盐含量降到最低。如果换位思考,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这种解释显然太过牵强。因为任何消费者不可能百科全书式地了解各类产品的真伪优劣和辨别方法,企业从源头上对产品把关才是关键。事实上工商部门经过实验表明,亚硝酸盐达到1000毫克/千克的血燕,即使经过13小时浸泡,含量仍然高达330毫克/千克,超过国家对亚硝酸盐限制标准的10倍。

  再击国家标准软肋

  血燕事件中,一些企业可能有宣传不实的嫌疑,但担任市场裁判角色、肩负维护市场秩序使命的国家标准,也应该跟上产业发展步伐。“标准滞后”不能成为食品质量安全的万能托词。

  据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张大超介绍,血燕等燕窝产品不是国家公布的保健食品,也不在国家药典的药品目录,目前它就属于普通食品范畴,是传统滋补食品。为此,《中国企业报》记者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在国产保健食品燕窝序列中,只有“洋参燕窝口服液、鹰皇牌洋参燕窝、通三益燕窝秋梨膏”等8种产品。而进口保健食品燕窝序列中,只有“百源堂牌燕窝川贝枇杷膏”一种产品。

  张大超还介绍说,燕窝产品在我国并没有相关标准,缺乏质量控制体系。由于没有标准,对什么是燕窝以及什么是血燕当然就没有相关定义,无法通过标准来鉴别真假。

  根据我国《标准化法》第7条规定,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法》第18条规定,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

  中国食品学会一位食品专家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此次血燕事件如同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再一次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方面法律制度的诸多问题。对国家食品安全而言,“食品安全标准”是极其重要的监管工具,它“身兼多能”,既是监管部门进行市场监管的法律依据,也是生产厂家依法制造产品的守则,同时对于市场终端的消费者而言,还是他们消费和维权的法律保障。

  食品行业由于标准缺失引发的矛盾不是孤例。

  6月15日,在福建举办的“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素有“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称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此言一出,立即拉开了南方和北方乳业间有关乳业国家标准高低的论战序幕。

  8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山西“勾兑醋”风波,最终的矛头也指向了国家标准。而事情的缘起是时任山西省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的王建忠一句“市面上的山西老陈醋95%都是勾兑醋”,这一言论激起轩然大波,支持、质疑、声讨的声音乱作一片。“老陈醋”标准一下子陷入舆论旋涡。

  上述专家还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经常出现标准缺失甚至空白的现象,这意味着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亟待改善,比如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研究力量薄弱,还欠缺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和评估体系。另外,还要尽快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已经共同启动了燕窝行业相关国家标准的研究,燕窝国家标准最快将于2012年出台。该标准主要涉及的指标内容有外观、性状等感观指标、营养成分等理化指标以及涉及食品安全的亚硝酸盐限量指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