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坤:从“知识改变命运”到“上大学没出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7: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农业大学今年出现的一个变化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近十年当中,今年第一次出现了农村生源低于30%的现象。而在清华大学2010年的新生当中,农村孩子只占17%。而这一年,在全国高考的考场上,农村孩子实际上要占到62%。(8月2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

  这则消息让人扼腕叹息。这表明,农村孩子们对“上大学、找出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大学中农村生源下降,是因为农村孩子即使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由此可见,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方是治本之策。

  曾几何时,上大学是农村孩子们“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只要勤奋,再加上天赋,即使你出身农村,一样能找到好工作。如今,中国社会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教育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一致、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文凭缩水”等原因,使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农村家长勒紧裤腰带供孩子上大学,孩子毕业后却滞留他乡,被高房价、高物价挤压于“蜗居”之中,这显然并不是家长送孩子去城里读书的初衷。

  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比,信息接受渠道有限,知识面相对较窄。一些农村孩子迫于经济压力,更是无钱请家教或上补习班。除非上了北大、清华之类的名校,否则就业很可能没有保障。这种“起点不公”到“结果不公”的现实,导致众多农村家长和农村孩子无奈地提早另觅出路。

  “我们也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一语惊人;而“拜金女”马诺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让人大跌眼镜;北师大某教授的“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更让人叹息不已……

  我们来算一笔帐。一般来讲,一个农村孩子从小学读到二本,约需6至10万元(在孩子本身十分节俭的情况下)。上完大学,他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除去房租、水电和生活费之后,所剩无已。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机关党委办公室29岁的业务助理周某因贪污公款达138万元于8月22日受审,他承认所有罪行,但称贪污是为了给父亲偿还医药费以及买房结婚。周某的行为固然触犯法律,但其动机却让人深思。

  由此可见,解决“起点不公”到“结果不公”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抓教育改革,使之与市场需求相配套,使就业结构性矛盾得到逐步缓解;另一方面,便是要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企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力量,政府应通过减税等政策,鼓励其录用大学生,还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地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

  在整个社会层面,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民生工程”,让农村孩子在城市买得起房,租得起房。这样,才能让农村孩子“有盼头”,让9亿农民“有盼头”。只有社会相对公平,才能激发年轻人奋斗的热情,产生巨大的能量,为国家兴盛、民族振兴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王坤)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重点大学农村生源减少引发关注

  相关评论:农村学生的出路何在?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