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CIO范莉娟:拒绝克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7:22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文 I 本刊记者 周夫荣

  CIO像桥梁,能把各个业务串联起来。如果桥梁不给力,其他环节都要受到制约。

  这天半夜两点钟,范莉娟又被手机铃声吵醒了,她说不清这是第几次了。一看尾号,看来单位又出了问题。范莉娟听电话对方说是VIN(车辆识别代码)不对,她吃了一惊:“这可不是小事,生产过程中对应错了,可能会涉及到车后来需要下线重新磨VIN码。”

  范莉娟急忙起身,开车就往厂里赶。处理完这个问题后,她一低头,发现自己竟然只穿了一条秋裤。

  “我经常处理突发事件,挺紧张的。希望以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各种预案都做好了,一切都在预见之内。”

  “我感觉我们更像个桥梁,只有我们能把各个业务串连起来。而如果桥梁不‘给力’,那么其余环节都要受到制约。因此,桥梁重任在肩啊。”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CIO范莉娟笑着说。

  今年秋天,一汽吉林的ERP就要上线了。一直忙于此项工作的范莉娟是既紧张又兴奋,她对一汽吉林信息化工作的未来充满期待。

  曾经的“网管”

  曾经有一次,一个供货厂家按照惯例到一汽吉林财务科结账。财务调出物料清单发现公司并未使用对方称的零件,他们与生产科核实得知,生产中也的确未使用该种零件。而供货厂家坚称接到订货单,并给一汽吉林发过货。双方一头雾水:这就奇了怪了,眼前来讨债的是骗子?如果不是,这些货物哪去了?又是谁订的货?

  财务最后找到范莉娟和采购部门领导,一查订货清单才发现,技术部门曾经下过这个产品的订单,而生产过程中,他们更换了其他更合适的替代品,这个事情别的部门并不知晓,财务部门按照生产部门的材料清单统计,采购部门按照技术部门的物品清单采购,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技术部门的思想贯彻不到生产,采购也与生产脱节。

  “这种事情不止出现过一次。有时技术部要求装五个标件,而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发现不需要装那么多,可能四个就够了,但技术和财务的BOM未变,结算时就会发现有问题。”范莉娟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2010年之前,各部门虽然都有自己的系统,但很分散:财务有自己的闭环系统,生产有分销系统,但系统间不联系。技术人员做完的技术BOM,拿到下一环节生产部门后还需要重新维护,数据无法共享。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管各的。而且各个部门编码的编制规则不一样,互相看不懂对方的数字和符号,无法沟通。

  那个时候,信息技术室是个可有可无的部门,范莉娟在同事眼里就是一个网管。她自嘲说:“我们一般出现在这些场合:鼠标没有反应了,电脑死机了,老同事对电脑使用不熟练需要指导……”

  然而,范莉娟说自己有责任改善各部门因沟通不善带来的混乱:“我们必须统一编码,统一各个程序。”

  范莉娟要处理的不仅是编码问题这个神经末梢,她想布局一个贯通整个公司的神经网络,因此她一直有一个愿望:早日上线一汽吉林自己的ERP系统。但当她提出这个问题时,公司没有同意。前几年一汽吉林产量低、亏损严重,表面看来的确没有这种需求,因此公司也不可能拿出钱,让她去做这项一时看不到收益的事。

  两年前,随着企业业绩转好,一汽吉林在一汽集团中开始扮演微车领域的重要角色。一汽集团调整了一汽吉林董事会,把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汉杰调到一汽吉林做总经理,另有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经历的干将,着力进行微车的规划、研发和扩产。

  范莉娟隐隐约约感觉到,ERP上线为时不远了。

  小干靠体力、大干靠体系

  新任总经理胡汉杰在解放公司时曾实施过信息化并主管ERP项目,这为范莉娟的说服工作省了不少事。而且,一汽吉林半手工半自动化的生产模式远远无法达到扩产的要求。终于在当年的年度工作规划中,胡汉杰同意了一汽吉林启动信息化的想法。

  “小干靠体力,大干靠体系。年产几万辆车时可以依靠体力,而如果计划年产几十万辆车,没有信息化是断然不行的。”范莉娟很快就向一汽集团提交了上ERP系统的申请。

  “我觉得信息化工作必须要有一把手的支持,信息化本身就是一把手和公司的有力助手。公司前年的产量是8万辆,去年是15万辆,几乎翻了一番。今年的年产目标是去年的两倍。”范莉娟说。

  一汽吉林隶属于一汽集团,一汽集团自主开发了一套ERP系统,其子公司轿车公司、解放公司都曾经使用过集团的ERP,如果借鉴这两家公司的经验,直接把他们的信息化方式搬过来,毋庸置疑可以省不少心。

  一汽集团也按照前两家子公司的信息化经验,帮一汽吉林设计了一个实施方案。但没想到的是,范莉娟拒绝照葫芦画瓢。

  集团下其他公司普遍都是按照非生产材料上线、人员培训、生产材料上线的程序上ERP的。之所以先上线非生产材料,是因为先用辅助材料跑通这条信息通道,打通支干,可以防止最后上生产材料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而且对于员工来说,大家边熟悉系统边把简单的事情做了,逐渐熟悉这套系统后,再上重要的生产材料就可以少出错。

  “我们没有完全克隆了事。”范莉娟说,“辅助材料跑通了并不代表生产时就会顺利,如果辅助材料上线了,而生产材料拖延时间很长的话,就会有相当长的并行时间,这样反而会影响生产。”

  范莉娟打算独辟蹊径试一试。她几乎在把非生产材料上线的同时,就上线生产系统。“我们先启动制造执行系统,然后跟踪、做起生产线,同时跟进物料清单的核对,然后上物流看板,通过物流看板拉动物料管理。”现在生产线上要装什么车,物料清单必须完全与之一致。物料的变化又完全反映在看板上,通过看板拉动物流。

  “当然,客观上这会对生产造成影响,但我们挑在今年五六月份淡季上线非生产材料模块,可以避免影响生产。”范莉娟毫不讳言,“淡季本来对产量的要求就不高,上线前后调整好全月的生产量,如正常情况下一个月生产17000辆,上线前后生产15000辆,把生产任务压缩到其他时间,其他时间也不会有太大压力,全月的产量也不会受到影响。”

  以前,企业的生产管理一度毫无系统,根本谈不上生产计划,甚至连生产一台车都混乱无序,很随意,有时甚至没有物料清单。而今,生产前,范莉娟会召集几个部门开会,把相关文件和资料输入电脑,然后才允许排产,否则就不准生产。

  拿来主义壮大ERP

  范莉娟是典型的东北人,豪爽大气,有时候也会急。但工作上除了必须执行的原则性问题,她一般能折中调和就调和了。

  她坦言,上这个ERP并没觉得有太多阻力,虽然这会打乱大家原有的工作习惯,带来一时的不便,但因为员工也有意识到手工工作带来的不便,希望有系统来改变现状,所以大家都很向往。

  对此体会最强烈的还是范莉娟。

  因工作需要,她有时候也会到其他工厂转转,这个时候她会暗暗地与其他公司对比,她发现上了ERP的企业的确减少了很多人力物力,达到资源共享,有明显的优越性。

  2005年10月,一汽吉林与日本大发合作生产森雅汽车。这个时候,范莉娟注意到日本生产线的先进。国内很多系统仅仅局限于管理,而日本的系统已经做到与生产线的联动控制,在制造过程中实现信息化。

  大发用的是Andon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有效地预防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同车型在同一个生产线上生产时,工人容易忘记操作规范,造成生产问题。Andon系统有一些纠错设置,比如拧紧机拧一圈螺丝,显示处就减少一个标记,少拧一圈螺丝,系统就会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而整个生产线也会因此停止,报警装置同时显示出问题的工位。系统中另有一个纠错功能,即使用错了一个零件,系统马上会通过声光报警发出提示。

  这个系统如果从国外买的话,一条生产线上就得花80万元。对生产经营稍有好转的企业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数字。

  范莉娟就向日方人员请教,聊天中逐渐理解了对方的重要技术原理。然后,她立即找到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吉林的开发商,迅速开发出了一套自己的系统。在这个系统的作用下,生产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就像在一个办公室一样,车间出现任何问题,技术人员看得一清二楚,并且可以及时处理。

  范莉娟认为,汽车行业的信息化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相比,链条长,从供应商到经销商都要覆盖;涉及的零件多,一个系列车型要装几千种件,如果算上不同版本、不同型号的配置,零件数就更多了。基于现有的系统是不行的。

  范莉娟不仅用拿来主义把日本的系统搬到一汽吉林的生产线上,还用拿来主义,把一汽集团内的管理,搬到一汽吉林外的物流商身上。

  物流是一汽的大动脉,但这根动脉曾经像北京早上八点的三环一样,堵塞凝滞。

  “我们是三方物流,供应商把物件送到第三方,因为我们没那么多空间。供应商和物流商是联动的,根据用量配送。”范莉娟说。这本是节省场地之举,但没想到,曾经因为信息化不到位而适得其反。

  原来,一汽吉林和物流商都靠打电话沟通,配送货物实行补货制,即一汽吉林的仓库内一直保持一定的存货量,根据额定的存货量缺多少补上多少。然而,如果生产计划做的不准,或者物料清单不准,就会出现物品积压或缺件的情况,致使要么仓库堆积如山,要么整个生产因为缺少一个零件而停止,要么仓库里一种零件严重过剩,另一种零件短缺。

  范莉娟把ERP装到了企业之后。“物流实行生产计划拉动制。通过局域网和看板,物流商能够即时看到一汽吉林的用货情况,几乎可以在几分钟内实现送货。”范莉娟对这种改观非常满意。

  随时候命

  她在逐步验证总结已有的信息化工具。在过程管理中,用ERP系统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跟踪,通过集成生产线与自动化设备,对生产线的节拍,自动化设备的动作参数进行控制。通过数据采集实现生产现场各种数据的收集、整理,实现现场物料跟踪以及生产计划执行结果、加工结果、产品配置的监控。

  “规范在发展中逐渐完善。”范莉娟如此概括渐趋成熟的工作模式。“很多人会来找我,但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描述那是一件什么事。他们只知道这件事跟我有关系。”范莉娟觉得这件事既有趣又艰巨。ERP即将上线,对范莉娟来说,这只是个开头。未来漫长的路上,她的工作需要逐步完善,很多人可能在使用中才会发现他们需要实现什么,然后提出需求。范莉娟随时候命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然后把他们描述不清的功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工具,加入信息化系统中。

  员工后期提出的要求,有些是很容易改进的。如卖车融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概念和业务,一汽吉林通过银行给代理商融资,代理商按月还款,范莉娟就在研究改善系统,实现代理商网上还款。

  然而,有些需求却跟开始的设计大相径庭,需要做很大改进,甚至连集成商的能力都达不到。甚至有些需求还需要破坏原有的系统设计,这对范莉娟来说是个挑战。然而,她说:“挑战是进步的助推器,我们很欢迎这些挑战。”

  一汽吉林总经理胡汉杰说:“我们和竞争对手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希望通过‘十二五’的努力,市场占有率达到15%左右,进入微车行业的前三名。一汽吉林正在为这一目标努力。”

  其实,从前年开始,我国小型车品牌已从原先的6家迅速增加到近20家,一汽吉林面临的竞争比原来残酷很多,这也导致市场逐步缩小,小型车利润减少,不得不靠规模取胜等问题。

  范莉娟也透露,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一汽吉林可能会在吉林再建两家工厂。如果是和现在的一汽吉林相同的生产线,那么一汽吉林渐趋成熟的ERP系统可以照搬过去,然而如果是不同的车型、不同的生产线,那么就需要给这后来者研发、配备不同的软件甚至系统。

  范莉娟很喜欢做瑜伽。“作为女性,天性是比较温柔的,但工作上,原则性的问题必须坚持。否则出了问题收拾起来更麻烦,不利于企业发展。”范莉娟说得斩钉截铁。

  对于ERP上线后的工作,范莉娟充满期待:“以前我们是网管,现在我们是桥梁,未来,我们要做企业的神经系统。”

  范莉娟

  1990年~2000年

  就职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吉林轻型车公司企业管理处电算科,开启企业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

  2000年~2005年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吉林汽车有限公司信息技术室,带领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互联网阶段

  2005年~2011年

  通过实施PDM系统、OA系统、ERP系统、建立供应商平台,开始全面规划一汽吉林信息化工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