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收费风刮向个人贷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5 02:30 来源: 济南时报

  

银行收费风刮向个人贷款
制图/王云峰

  □本报记者 王颖军

  尽管监管部门取消了34项收费,银行在银行卡、存取款等相关业务方面的数千种收费仍然令市民眼花缭乱。记者近日从多种渠道获悉,在贷款额度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原本只收取利息的房贷等个人消费贷款也巧立明目,开始收取额度占用费、个人融资顾问服务费、管理费、贷款安排费、合同费等。“过去是银行哭着喊着求客户贷款,现在是客户哭着喊着求银行贷款,能贷到款已经不错了,多花点钱就不要在乎了。”一家国有银行的客户经理这样说。

  “额度占用费”公然收取

  刚刚贷款买了一套二手房的张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中介的帮助下办了40万元贷款,临近放贷时被索要了2000元额度占用费,因为从未听说过这种收费项目,开始她以为是中介乱收费,后来发放贷款的这家国有银行工作人员证实是银行收的。张女士感觉很冤:“我和老公买的是首套房,贷款利率不仅没有优惠,还上浮了10%。等了一个月,房贷好不容易办下来了又让交这个额度占用费,不交吧,再到别的银行又要排队等,说不定也要交这个费用,或者其他的费用。”

  记者24日以客户身份联系这家国有银行济南分行个贷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行的确新增了额度占用费,收多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个人贷款都在收费范围。记者同时了解到,济南还有几家银行也在收取个人贷款额度占用费。

  多家房产中介反映,近期在为客户办理房贷时,经常遭遇银行额外索要一些费用,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客户常常迁怒于中介,他们也很无奈。

  还有多种名目从客户口袋掏钱

  近期网上有大量帖子反映另一家国有银行向贷款客户收取个人融资顾问服务费,费用一般超过贷款额度的1%。这家银行的山东分行相关负责人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收费已经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主要是针对个人经营贷款、抵押贷款等,收费的前提是告知客户,并且与客户签订融资顾问协议,具体收费金额与客户协商确定。记者注意到,这项收费并未在该行官方网站公示。

  有市民反映,在与银行签订房贷合同时被收取了100元合同费,据了解,近几个月来,多家银行已开始收取这项费用。除了上述费用,还有的银行以贷款安排费、管理费等名目向客户收费。一家银行济南分行的个贷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小企业贷款利率最少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相比较来看,住房贷款、消费贷款这类个人贷款给银行带来的利润还是太低,所以要通过其他收费项目来弥补。”

  除了巧立名目收费,银行更惯用的是“捆绑销售”,即让贷款客户办信用卡、买理财产品、买银行保险,或办大额定期存款等。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反映,他前几天办了一笔房贷业务,客户此前没有贷款记录,也没有信用卡使用记录,综合评分后,不能享受基准利率,他劝说客户买了理财产品,评分立刻增加,客户拿到了基准利率,目前来看,基准利率就是最优惠的了。

  利率上调让客户不敢提前还款

  在新办理住房贷款只能拿到基准利率,或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时,不少老房贷客户还在享受着前几年办理的七折优惠利率。尽管利率折扣已是最低,但多次加息还是让不少市民感觉很有压力,打算提前还贷。近日,方先生带着5万元到银行办理部分提前还款,被客户经理告知,“要提前还款,你以前的七折利率就不可能享受了,最好的情况,也只能执行八五折利率。”

  贷款时已经签了合同,利率折扣也能变吗?困惑的方先生找到这家银行的山东分行、总行咨询,最终得到的答复是:“总行系统已经做了修改,技术上,你再输入七折它通不过了。”方先生于是无限期搁置了提前还款计划。

  记者了解到,目前提前还款改变利率折扣的仅是个别银行,但业内人士称,既然有银行开了头,其他银行可能会跟风。

  首套房贷款门槛高难住刚需

  多家房产中介称,由于额度紧张,且银行不再看重房贷业务,对于贷款需求嫌贫爱富、挑肥拣瘦,如果客户买的是1990年之前的老房,银行一般不给贷款。多数银行对6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即使首套房也要求至少五成首付;相反,对大户型的贷款反倒更“痛快”,三成、四成首付还可以。

  前些年,政府为了控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满足居民首套自住房需求,首套房、二套房的贷款“待遇”相差甚远,比如首套房贷款利率打七折,二套房贷利率要上浮10%。如今,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也成了平常事,经济实力差的刚性需求客户面对不断抬高的房贷门槛,只能推迟买房计划。

  银行增加房贷收费项目,变着花样提高利率,一方面“筛选”客户,另一方面在掌握更多“话语权”的情况下趁机增加“盈利”机会。有专家认为,应对不同购房群体实施的个贷差异化政策作进一步细化,以充分保护刚需客户的合理购房需求,此举也有利于防范银行趁火打劫。同时,银监部门也要加大监管,杜绝银行的“强买强卖”行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