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一周传媒重点]不服输老卡 看吃面拜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5 05:46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期主持 徐达内

  半年荏苒,很多人可能都已经忘记了在非洲北部正有一场持续战争—利比亚之战。这场战斗因反对派攻陷首都的黎波里再次引起全世界关注,所有人都认为卡扎菲大势已去,除了他自己。而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副总统拜登结束了中国之行,并留下了一连串亲民的好印象,以独裁著称的卡扎菲如果不服输,那就看看吃炸酱面的拜登吧。

  卡扎菲的末路穷途

  利比亚之战在22日再次迎来报道高潮。

  “兵临城下,四面楚歌,老卡何去何从”—正如《新闻晨报》头版大幅图片所宣告的,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僵持多月的战局豁然开朗,利比亚反对派宣布已控制首都,并正在搜捕自己的垓下之囚—昔时强人卡扎菲。《齐鲁晚报》用整个头版来预测老卡命运:“第二个萨达姆?”并以社论表明立场,《逆势而动让卡扎菲沦为孤家寡人》:“把国家未来全部寄托于英雄或强人并不可靠,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主导者。”

  商业门户均已将沉寂许久的利比亚专题重新推入头条,新浪迅速推荐即时评论,《当硝烟散去时,利比亚的考验真正开始》,作者陶短房在叹息自诩“理论家”和“导师”的老卡是如何“犯了所有可能犯的错”之后,悲观地写道:“民众和社会的耐心也是有限的,部族矛盾、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在几个月内战中又堆积大量仇恨的利比亚,一不留神,便会堕入血亲复仇、冤冤相报的深渊中循环往复、不能自拔。”

  尽管《环球时报》坚持认为卡扎菲丧失民心和西方大国意志是同样“根本性”的变局原因,但更多民间意见领袖愿意将此视作“自由的胜利”。于是,23日,中国几乎所有市场化媒体都将重点版面贡献给了反对派们的鸣枪庆祝,《东方早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都直接将那句“卡扎菲时代终结”宣言搬上头版标题。

  死刑离正义有多远

  “卡扎菲歇了,锋芝彻底离了,股市又跌了,黄金又涨了,李昌奎判死了”—《云南信息报》在头版引用一段网民评论来总结这个“不平凡的一天”。(8月23日《云南信息报》)

  从一审死刑,到二审死缓,到重判死刑,李昌奎的判决令云南高院陷入巨大争议,“慎用死刑”与“杀人偿命”的观念激烈冲突,在《新快报》7月13日引述云南高院副院长田成有那句对“公众狂欢”的批评后,更是引发民间强力反弹,怒喝“不能把舆论监督误解为司法审判干扰”。

  央视网在22日专题中以“死刑与死缓,左右为难”来形容舆论重压下的云南高院。编辑结语感慨,“法律向左,民意向右,云南高院的为难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是否应该顾及民意,而是最高法语焉不详无法指导具体法律实践的‘少杀慎杀’让本来就因缺乏独立而饱受质疑的中国地方司法无地自容。”

  《东方早报》亦增发即时社评,由评论员沈彬分析“死刑离正义还有多远”。与网络舆论场上的“正义来临”欢呼角度相异。新华社为云南高院的改判提供声援。根据记录,专家们否认“本案启动再审不利于维护司法权威”,宣布“李昌奎案件作为个别案件,二审改判死缓不当,严重背离了公众对公正的评价,再审改判死刑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是真正维护了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并预测不会导致“翻案风”:“不应将其他案件和李昌奎案作简单类比。”(8月23日新华社)

  炸酱面里大有文章

  《新闻晨报》宣布,记者在北京“姚记”排了40分钟队才吃到一碗炒肝。《沈阳晚报》则在算账,“若拜登来沈阳,花79元能吃点啥?”

  这些花边新闻所议正是一桩在上周引发诸多感慨的外事活动—简称“拜登吃面”。8月18日中午,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副总统拜登到达鼓楼“姚记炒肝”小店,总费用79元,拜登在付钱时对店主说:“给你们带来了许多不方便。”他掏出100元,剩下的按照美国习惯作为小费。这个“廉价故事”迅速在中国网民间传开。占据优势的评价是称赞副总统亲民作风,并恨铁不成钢地与中国官员的奢靡排场相对比,认为这是“给中国胡吃海喝官员一记耳光”。

  围绕炸酱面展开的各自解读如火如荼,并被迅速提升到民主制度和大国战略的高度—在《中国青年报》看来,“半天时间,微博(http://weibo.com)上超过10万人转发照片、食谱并津津乐道”,实在是“大惊小怪”、“反应太过”。与《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多数市场化媒体在头版刊发拜登翘起大拇指画面同步,团中央机关报上周五以头版“中青评论”感叹,“目前这种掺杂着好奇、兴奋以及一点羡慕的狂热关注,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文末点题,一言蔽之,“拜登吃炸酱面,吃就吃呗!”(8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吃就吃呗?在一个思潮冲突势不两立的时代,炸酱面里大有文章。《南方都市报》在周日评论周刊中再度开议此事:“网友表达的是对低调、廉价而又有效的施政风格的赞赏,即使是一种政治秀又如何,姑且还是欢迎吧。”

  动车之轴致命裂纹

  23日,是曾令中国官方陷入空前舆论窘境的“7.23”动车追尾事故满月之日。“这是一个不平静的夏天,动车追尾、客车燃烧、煤矿透水、桥梁坍塌、石化装置火灾……各种事故接连进入人们的视野。一边是全国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双双下降,一边又是不断出现的各种事故,我们应如何看待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实现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又是什么?”—新华社昨天选择用这样的导语为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访谈开头。

  正如其在上周日在新华网访谈中所言,“通过初步分析发现,这起事故既暴露出信号系统设计上的缺陷,也暴露出应急处置和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可以说,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和防范的重大责任事故。”“‘7.23’事故检查组到通号集团检查时,马骋心脏病突发去世”。

  上周末出街的《新世纪周刊》呈现了一个更加耸动的封面故事—深藏的裂纹。根据这篇调查报告,高铁列车大举召回的真正原因是一个铁道部尚未披露的秘密—在关键的动力轴处发现不明裂纹。周一,北车集团即通过北京市委机关报作出回应,之所以召回54列京沪高铁列车,“真正原因如公告所披露,是为了降低故障率,提高列车正点水平”。中共中央党校主办之《学习时报》在22日有云,“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需要高铁”,但“确保安全要始终成为高铁发展的第一原则”,因此,“铁路实行政企分开不能再拖”。

  作者系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复眼网舆情顾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